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修《青年近卫军》杂志在一九七一年第十二期上,发表了一部描写苏修边防军生活的长篇小说《妈妈,你放心吧!》,作者诺尔达·顿巴泽是该杂志的编委之一。作品出笼以后,不断受到苏修的吹捧,并拍成电影。苏修《红星报》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一篇叫做《树立爱国主义》的文章中,十分赞赏小说中所表现的青年士兵忠于苏修统治集团的思想。一九七三年四月在巴统召开的第二次全苏边防军文学会议上,苏修边防军政治部主任列日别科夫也把《妈妈,你放心吧!》作为优秀的“边防军文学”作品特别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2.
苏修哲学教科书《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注),是一本极好的反面教材。它披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外衣,玩弄折衷主义诡辩论的手法,以人性论反对阶级论;以唯生产力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以阶级斗争熄灭论、“全民国家”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从而为苏修叛徒集团对内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进行全球扩张,推行霸权主义制造理论根据。《原理》是地地道道的现代修正主义的哲学标本。批判《原理》这株大毒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苏修叛徒集团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3.
苏修《戏剧》杂志一九七四年第七期发表了剧作家维·罗佐夫的两幕喜剧《四滴水》。剧本由四个小故事和贯穿于故事之间的作者旁白组成。四个故事的情节、人物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是四个独幕剧。但都是以反映苏联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苏修社会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账目两清》这出戏,通过两个老同学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悬殊以及他们之间由此而产生的一场冲突,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了苏修叛徒集团豢养下的资产阶级精神贵族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苏修越是剑拔弩张地扩军备战,争霸世界,便越是高唱“缓和”的调子。到了去年“欧安会”召开前后,这首“缓和”迷魂曲已经唱得声嘶力竭了。正在这个时候,以写战争题材、鼓吹“军事爱国主义”而名噪一时的苏修作家尤里·邦达列夫抛出了他精心炮制达四年之久,鼓吹“缓和”的长篇小说《岸》。小说一出笼,苏修集团如获至宝。仅去年一年,就有《我们同时代人》等三家杂志竞相连载,评论界也发出一片喝采声。说什么这是“一部富有尖锐的现代性的作品”,它“在缓和与和平共处的条件下……以人道主义的和道德的激情投入当代的主要哲学论战”,表现了“进步人类正在热切探索和寻求的缓和途径”,如此云云,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苏修的一部中篇小说《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国内已经有了批判文章。但是,从苏修叛徒集团疯狂地扩大资产阶级法权,从而颠覆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了资本主义这一角度上来谈谈它,仍是有很多话可说的。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苏修《戏剧》杂志抛出了萨瓦丹古洛夫的一个剧本,名叫《不受审判的哥尔查科夫》。这个剧本杂乱无章,枯燥乏味,通篇是说教,与其说是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一份蹩脚的政治宣传品。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四年二月五日,苏修《共青团真理报》在《为什么》的总标题下列登了十年级学生塔吉亚娜的信。信中批评苏修中学文学课讲授某些古典作品,质问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类“漆黑一团的东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难道我们打算谋财害命吗?”提出“早就该修改文学教学大纲”,“由更有益的现代的东西来代替不需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在全世界人民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高潮中,在全国人民欢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喜迎第五个五年计划第一春的日子里,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学习《鸟儿问答》这首词,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坚持同全世界人民一道反对苏美两霸,特别是反对苏修霸权主义的斗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这里摘译了苏修的《稀奇的“商行”》等几则教育丑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修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深重危机。苏修叛徒集团上台后,全面利用教育这块阵地为其复辟资本主义服务,特别是看中了高等学校这块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苏联的高等学校,已经演变成特权阶级子女独霸的一统天下。随着特权阶级的日益腐败,他们的子女越来越依仗父母的金钱、权势胡作非为,不再有心去参加入学考试的竞争了。于是,布哈拉泽一类的“商行”应运而生,贿赂、舞弊,甚至发展到造假文凭、办假大学等等。在苏修各行各业都陷入不景气的情况下,唯独这类新兴的“企业”十分兴旺。从这里可以看出,苏修特权阶级已经不得不依靠金钱、权势和布哈拉泽一帮人来维护他们对大学这块世袭领地的霸占。苏修教育丑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苏修叛徒集团彻底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疯狂地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治路线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结果。修正主义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尽管苏修叛徒集团千方百计地进行所谓的“教育改革”,但终究挽救不了他们日益腐朽和必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做为上层建筑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一定的政治路线和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阵地,历来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从奴隶主到资产阶级的一切统治阶级都把教育紧紧抓在自己手里,通过它宣传本阶级的政治路线,灌输本阶级的思想,按照本阶级的需要培养人。今天的苏联教育,在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的控制下,早已变成了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治路线、巩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那里的学校,完全成了苏修培植精神贵族的场所。人们要想知道,在苏修政治路线和教育制度下培植出来的精神贵族具有一副多么可憎的脸谱,苏修教育陷入了怎样深刻的危机,喜剧《趁大车还没有翻倒的时候》可以充当我们难得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六年,苏共二十大发出了“春暖解冻”的反革命信号后,在苏联的国土上,修正主义文艺思潮象洪水一样泛滥成灾。苏联现代修正主义文学鼻祖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就是这股反动思潮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在《真理报》上一发表,苏修统治集团便捧为至宝,说它“拟定了一条从思想上、艺术上处理战争题材的新路线”。对苏联文学“有原则的意义”,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典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这株毒草,看看苏修文学的“现实主义”原则究竟是什么货色,其思想基础是什么,对于认识苏修文艺路线的反动实质,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去年年底,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苏修《真理报》、《消息报》、《教师报》、《劳动报》、《文化报》等主要报纸都纷纷报道了决议的内容摘要,还发表社论或者组织讨论,称决议的发表是苏教育工作中的“重大事件”。该决议指出苏普通学校存在着重大缺点,主要是缺乏应有的劳动训练和职业指导,以致学生“对基本的普通职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转到国民经济部门工作时感到困难”。决议在对学生继续强化社会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思想教育的同时,强调目前苏联学校“必须坚决转向改进青年的劳动训练,让学生有根据地选择职业”,并在教学内容、师资以至领导机构等各方面规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根据此项决议,予计苏修今后将对普通学校进行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13.
苏修中央的《政治自修》杂志一九七五年第十期上,刊载一篇编辑部的文章,题为《苏联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干部的培养》。该文说;“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及国防的加强,最终取决于实际中对科学利用的成效和程度。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的舞台。”这清楚地说明了苏修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扩充军事和经济实力,同美帝争夺世界霸权。该文较详细地提供了苏联的科研机构、队伍及其它一些情况。兹摘译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新经济体制”为题材的苏联话剧《外来的人》登台上演以后,苏修文艺界立即声誉鹊起,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又是拍电影,又是发奖金,评论文章连篇累牍,报刊杂志争相捧场,一片喧嚣,煞是热闹。苏修文艺界大小头目纷纷亲自出马为剧本叫好。他们宣称这  相似文献   

15.
苏修一九七一年底以来上演了一出轰动一时的话剧《外来人》。该剧先后在苏联七十几个大、中城市上演,并被搬上了银幕。话剧公演后,苏修各主要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发表评论文章,吹捧它是“苏联好久没有上演过”的好戏。说剧中主人公切什科夫是苏修“用新的方式进行工作”时,“必然要到来的”、“关键性的、意义重大的人物”。他的出现是“时代的命令”,是“在塑造当代英雄的高大形象道路上的一个有意义的预兆”。这个被苏修叛徒集团及其文艺界捧上天的切什科夫究竟是个什么人物?他是应谁的命令而出场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是苏修文艺界祖师爷肖洛霍夫七十岁生日。苏修叛徒集团把这个奴才的生日当作“节日”,准备大肆“庆祝”一番。早在去年七月,克里姆林宫的主子们就授意拚凑了一个“纪念委员会”,忙着赶印他的言论集,为他的毒草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拍摄电影,打算在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国首都以及肖洛霍夫的家乡维申斯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间,苏联高等与中等专业教育部部长维·彼·叶留金在一个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生会晤会”上作了报告,题目叫做《苏联高等学校及其当前的发展问题》。在这个报告中,这个苏修教育界的头目,摆出一副霸王的面孔,张牙舞爪地向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大学生们宣布:苏联高等学校当前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为争夺世界霸权服务。这是一份很好的反面教材,它赤裸裸地暴露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教育路线的反动本质。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什么阶级掌握了教育的领导权,教育就为这个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苏修叛徒集团篡夺了党政大权,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变成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教育成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今天苏修叛徒集团越来越变本加厉地推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四年十月三十一日,苏修《共青团真理报》刊登了一封谈论如何多挣钱的读者来信,和一个名叫佩特拉科夫的教授先生对这封读者来信的评论。大概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编者特别给这组文章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对工资的窃窃私语和高谈阔论》。  相似文献   

19.
(一)吴伯箫同志回忆延安生活的一组散文(收在《北极星》一书中),文字朴实优美,感情真挚动人,堪称得上“文情并茂”。其中《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多次选入中学课本,是公认的、传统的优秀教材。近年来,《歌声》也选入了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本。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是良好的。这组散文,写的是近四十年前的事。那时作者生活在延安,渡过了他的青年期的后几年。显然,对这段生活,作者的感情是深厚的,记忆是深刻的。而这组文章的写成,则大部分在一九六一年(除《窑洞景风》写于一九六二年六月外)。联系时代特点,可以看出作者用意的深长。那时,由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特别是苏修的背信弃义,撕毁合同,造成了我国国  相似文献   

20.
最近,耐着性子读了一部号称是“两幕讽刺喜剧,附有意味深长的尾声”的苏修剧本——《幸运的布肯》。此剧于一九七二年出笼后,苏修许多剧院竞相上演,报刊评论喧嚣一时,作者阿基姆·塔拉齐因而获得一九七二年“关于农业劳动者优秀剧本比赛”三等奖。由此看来,《幸运的布肯》可谓“幸运”也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