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政垄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我国有着一定的滋生土壤。我国反行政垄断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行政性垄断应纳入反垄断法。在未来的反垄断法典中,应包含反行政垄断之内容,建立严格的行政性垄断法律责任制度,设立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具有准司法机构性质的反垄断主管机构。  相似文献   

2.
关于反行政垄断立法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反行政垄断的立法工作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我们进行反行政垄断立法,应当首先准确认识行政垄断的本质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通过一系列论证认为,我国应当采取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区别规制的立法模式,并对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行政垄断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尤其是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期这一特点,决定了行政性垄断应纳入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在未来的反垄断法典中,应包含反行政垄断之内容,应将行政垄断列入司法审查的范畴,建立严格的行政性垄断法律责任制度,设立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具有准司法机构性质的反垄断主管机构。  相似文献   

4.
行政垄断,一般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其授权的组织凭借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妨碍或消除市场竞争主体之间合法竞争的行为和因此而形成的状态.本文从行政垄断成因分析入手,探讨目前反行政垄断立法的不足,并从限制行政垄断权力、约束行政垄断行为、追究行政垄断责任、消除行政垄断后果等方面就如何完善反行政垄断的法律制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行政垄断的本质是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凭借其行政权力实施了排除、限制、妨碍公平市场竞争的行为。从经济学、法学两个角度分析行政垄断的非正当性,针对目前反行政垄断的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遏制行政垄断行为,需要从完善反行政垄断的法律、健全反行政垄断的执法机构、明确行政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建立司法救济制度的救济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行政垄断是行政主体或行政人为达到一定目的或取得一定利益而实施的妨碍、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运用行政权力的行为。行政垄断不仅具有一般垄断的弊端,而且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危害性——政府寻租。鉴于此,应从反行政垄断、规制政府行为等方面,来防范政府寻租。  相似文献   

7.
“行政垄断”是由特定主体滥用行政权力而导致的垄断。本文从分析讨论“行政垄断”的概念,特征及其成因入手,对如何规制“行政垄断进行了探讨,明确其法律责任,并进而建立行政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制裁行政垄断,确保建立公正、自由的竞争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行政垄断既是一种妨碍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又是一种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即其具有“经济违法性”与“行政违法性”二重性质。行政违法性是导致行政垄断的根本原因,在借助反垄断法的同时,必须运用行政法才能实现对行政垄断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反垄断法》制定过程中,反行政垄断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也是立法难点之一。本文针对现行反行政垄断法律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探索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希望能找到一条有效规范和遏制行政垄断的途径,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经济氛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行政垄断大量出现,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反行政垄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立法等多种渠道来遏制行政垄断,最终使其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诚"就天地间--论中庸之道的核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自有其存在发展规律,即为“中”、依“中”而行的用“中”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核心指导思想是“诚”,其据“中”而动,包含不欺己之“忠”和不欺人之“恕”。诚之精神在人己互动中有化人化己之功,从而人可贯通天地,与天地参,使天地合在人之“一”上。  相似文献   

12.
传统道德何以在今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道德活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也活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其葆有生命而存活、发展的根据何在呢?就在民族、中华民族之中。创造并承载文化的主体不仅是阶级,而且还有民族。中华传统道德,是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级所创造和承载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承载的;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特点,有其合理存在的根据。全盘西化论和“彻底革命论”否定中华传统道德,就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根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语文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与言语现象的关系,根据人类言语活动存在的形态差异,提出言语世界的三种类型的概念,指出其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必然关系: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主体自我言语世界为基点,以现实生活言语世界为背景或前提,以客观文本言语世界为科学高效的最佳途径,把延展艺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形态,以帮助学生建构主体自我言语世界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志于学”是圣人求学的动机,这是求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求学的基点;“不逾矩”是圣人求学几十年结出的丰硕成果。无“志于学”之恒心,就不会有“不逾矩”之硕果,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谬误研究是逻辑学研究的理论难点和前沿课题。历史上曾就谬误的定义和分类形成不同的观点。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指出,结合论证评估进行谬误研究才是建立逻辑谬误理论的正确途径,并初步给出了论证评估的三条基本原则和一种新的谬误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制定《反垄断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反垄断立法应以我国垄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制定其具体规范。当前我国反垄断的重点应是行政垄断以及部分自然垄断行业;但从长远来看,反垄断应以经济垄断为主,兼顾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垄断控制制度应采“行为主义为主,结构主义为辅”的原则。为有效实施反垄断法,必须设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17.
论中小学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效果难如人意,必须对之进行系统变革,表现在:教育理念由"提高素质"转向"改进实践"、组织力量由"官方垄断"转向"社会竞争"、课程安排由"理想全面"走向"专题深化"、组织形式由"专家主讲"走向"互动共享"、评价方式由"终结评价"走向"追踪评价"。  相似文献   

18.
慈善事业是以爱人为基础,在自愿之下,向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无偿的物质和精神援助,而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社会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爱人和富民的行为。《论语》中的"爱人"思想具有爱每一个现实中的人的博爱精神,且"爱人"的实现具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实践意识,更具有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欲己欲人的社会道德责任;其"富人"的思想具有"使民以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少收赋税的内容。它们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大力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的今天,可以汲取它们的精华,以便更好的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1935年8月11.日至9月10日上海《晨报》连载的穆时英的长达4万字的理论文章《电影艺术防御战——斥掮着“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招牌者》,针对左翼批评模式的理论谬误,论述了九大问题。穆时英还把左翼批评理论概括为三大模式,并就左翼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在苏联的产生和变化及其传播到中国的变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代学发展中两个概念的简单梳理,提出了对与“学本质”相关问题的看法,并指出“学性”概念对当下学发展的意义,以期学发展在与现实的充分对话中日益走向本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