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画家用的纸     
我班的绘画纸用完了,我便到邻班借了一些精美、厚实的绘画纸。我拿着和平时不一样的纸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用‘画家用的纸’来画画!”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拿着“画家用的纸”反复地看:“画家用的纸和我们的就是不一样!”“画家用的纸厚一些,白一些。”“等我们长大当上画家,也可以买许许多多这样的纸。”晨儿悄悄地问:“老师,以后我是不是可以一直用画家用的纸画画?”我问:“为什么?”“那样我就是画家了。”还没等我说话,孩子们就嚷开了:“我们也要用画家用的纸画画!”在这次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画得特别认真。一张不同质地的纸竟给孩子们…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是属于“意象”艺术,它与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不同,往往有“象外之意”。这象外的意与画家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直接关系。“写实”的艺术,只要有艺术技巧和造型能力,可以成为大画家,写意的中国的画家则不尽然。我们常说中国画家画到最后都  相似文献   

3.
画家有个孙女叫琳琳。琳琳五岁就开始画画了。她画了一只兔子,颜色是红色的,递给画家看。画家说:“琳琳,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琳琳说:“没有。”画家说:“那你怎么画了一只红色的兔子呢?”  相似文献   

4.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画家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画家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相似文献   

5.
在元代特殊的环境中,宋遗民画家呈现出“隐逸”、“复古”等思想状态。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遗民画家在绘画风格上多强调“写意”,追求“逸品”,以此寄托自己的丧国之痛和超脱的态度。宋遗民画家在画风与追求上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元代文人画的兴盛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代王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表现出对“意”的重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一位画家对意境再现的体验的评价。因为这意境是画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对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所以画家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意境是意象的结晶品,情与景会,意与象通,浑然一体,难解难分。意境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画家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兔子有红色的吗?”“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没见过的就没有吗?”“那就不是兔子了。”“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画家没话说了。婷婷画了一匹马。画家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马有翅膀吗?”“马没有翅膀。”“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那就不是马了。”“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画家又没话说了。婷…  相似文献   

8.
崛起于1970-1980年代之交的“四川画家群”,曾经为“伤痕美术”和“乡土美术”留下了经典的画页。在当令日新月异的思潮更遮和光怪陆离的“多元化”历史场面中。当年的四川画家群成员在艺术风格上也产生了种种复杂的分化;在他们的艺术道路中,透射出中国新时期美术沧桑巨变的历程。“四川画家群”两个重要成员罗中立和周春芽创作风格的变迁就展示出四川画家群从当年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到多元化的人文主义创作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故事一:维克托是位法国画家,他父亲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毕加索是好朋友。维克托从小喜欢画画,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见毕加索。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可是,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后,当即拒绝了!“你想让他做一个真正的画家,还是做一个毕加索第二?”毕加索问。“我想让他像您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外交官答。“假若是这样的话,你就把他立即领回去!”毕加索回答。  相似文献   

10.
“身即山川而取之”,意即指画家主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出来源于自然山水,又高于自然山水的山水画关境。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画家的“师造化”实践、山水画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山水画中人(画家主体)与自然的相融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一些城市街道和一些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大都画有自由“画家”的图案和文字。从慕尼黑世界著名的HB啤酒屋木桌桌面。到波恩大学的卫生间等,都留下自由“画家”的墨迹。这些墨迹被称作“涂鸦”。  相似文献   

12.
课间十分钟     
老太太买画有位老太太来到一位画家的画室,指着其中一幅油画问道:“这幅画要卖多少钱?”画家微笑着,“200美元。”老太太摇摇头说:“我只能出50美元。”画家忿忿地说:“光这块画布我就花了100美元。”老太太也提高了嗓门说:“我知道,可那时布并没有弄脏,是干净的。”  相似文献   

13.
作者着眼于西方色彩绘画技法问题的专题研究,以色彩艺术发展中兴起的技术革新及创造为中心,从五方面进行论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画家菩提切利采用了“线描填色法”;以迭芬奇为代表构建起“古典画法”的传统;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发明了“透明画法”;18、19世纪英国画家透纳为首开导的“水彩画法”;19、20世纪法国画家莫奈等创立了“色彩印象法”。  相似文献   

14.
“随类赋彩”色彩观念的形成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是画家实现其审美诉求的必然方式。本文从“随类赋彩”产生的文化背景、画家与客观物象及所使用的物质媒介的关系展开,论述此种色彩观念的形成是画家价值判断的变现。  相似文献   

15.
画家与白领     
一日,一个画家和一个白领相遇了。白领对画家说:“你的职业没有我的职业好!”画家问道:“为什么呢?”白领说:“你的职业只能让你天天背着画板到处流浪,在纸上画一些无聊的东两。不仅赚不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个老画家要收徒传艺,有个年轻人前来拜师求教。老画家便以“风”为题考这个年轻人,他苦思冥想,不知怎样才能把“风”的形象画出来。画家的女儿有意要帮年轻人,  相似文献   

17.
绘画中的“看”比“画”重要,本文论述了从文艺复兴到现代派画家们突破网膜图像一步步走向心灵图像,并阐述了画家们视觉方式的种类,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有两个画家相约各画了一幅画,主题是“风雨中的宁静”。第一位画家选择了一个湖泊作背景,风平浪静,湖面无波。第二个画家画的是一条奔腾的瀑布,旁边有一片灌木林,树枝弯到水面,在这树枝顶端的分叉处筑着一个鸟巢,几乎快要被浪花浸湿,岌岌可危,鸟巢内还有两只出生不久的小鸟正安祥地闭着双眼,沉沉酣睡。第一个画家嘲笑第二个画家的画说:“这画表现的是十足的动态。简直可以听到瀑布的轰鸣声了。”而第二个画家则不紧不慢地回答:“你没有看到巢中的小鸟,它们正在安祥地睡着,一点也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呢!”  相似文献   

19.
《省长与画家》文虽不长 ,但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关系网 ,其中主要包括省长与画家 ,省长与秘书 ,秘书与画家 ,次要还涉及到文化厅长、画院院长、驻院画家之间的关系等。马克思曾说 ,人 ,究其本质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透过文中种种关系 ,比较涵咏 ,还真能品出文中三味来。“省长与画家”的关系无疑是全文之重。省长需要并看中了画院的几幅画 ,想必是唾手可得了 ,没想到却遭遇到了“画家”。先是画家拒绝送画 ,颇有不臣服权贵之势 ;第二次是携款不够购画不成 ,画家不愿给省长“面子”以优惠 ,省长只得送钱完账方休。这显然与常人所见大相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线条不但以“写形”、“写意”,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写心”、“写情”,尽情展示丰富多彩的主观认识世界。文章通过解读中国画线条背后的隐性世界,探究了中国画线条与画家情感世界的内外化规律。认为:中国画中的线条是中国画家笔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中国画画家的情感和生命留下的轨迹。画家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世界不同,所留下的线条轨迹亦不同。线条价值就在于线条能传递出各种不同的信息,并跨越无限的时空,不断映射出隐在画中的画家精邃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