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信息早报》和《证券市场周刊》作为股市报道的主渠道,为读者提供最集中、最能引起研究兴趣的股市信息。但是,股市报道的错位也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困惑,股市报刊由广大股民爱不释手正在转变为反向研判的读物。 一、股市报道的迷离与报道目的 所谓“反向研判”,是指股市消息成为股民“正面信息反面看、反面信息正面看”的一种异化性新闻。报道说这只股票要涨,大概是要跌了,股评说这只股票可中线持有,将收益丰厚,股民买进则大都要被套牢。时间一久,股民从沉痛代价中积累了经验──对股…  相似文献   

2.
一家上市公司,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宣布1996年取得总利润增长848倍,净利润增长2190倍的“惊人业绩”。误导众多股民以每股20余元的高价抢购它的股票,这就是被称为中国最大的证券欺诈案的“琼民源案”。骗局揭穿后,股民说:我们看到报刊说“琼民源”高增长,高收益,才拿出血汗积蓄买它的股票,现在又说都是假的,这不是坑人吗?“琼民源”停牌两年,10万股民损失惨重,随着本案责任人受审和今年初“琼民源”股东大会的举行,他们虽已看见了一线希望,但是究竟能挽回多少,尚难估算。这个事件表明,证券信息和新闻的发布与传播如果离开了法制轨道,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人们生活中处处都需要信息的传递,特别是加入股市行列的股民不但需要信息传递,而且需要对上市公司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析得正确,将来所持股票就有可能取得很大利益,分析失误,就可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对自己所持有的...  相似文献   

4.
据宁波市新华书店所属社科柜4月份的图书销售情况表明:有关家庭投资理财类图书需求趋旺,正逐步走进甬城家庭,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好帮手。 买卖股票已是人们较为熟知的一种投资方式。今年以来,我国股市基本面趋好,许多股民增强了投资理念,投资心态渐趋成熟。随着我国股市近期走稳,在市新华书店有关股票类图书备货十分丰富,从个股选择、人市操作,到股市预测、风险防范、技术分析等应有尽有,像  相似文献   

5.
股市是一个波翻浪涌、瞬息万变的地方。对于千千万万弄潮股市的中小股民来说,他们最期望的自然是有人像报告天气预报一样告诉他们股市是晴是阴,有风还是有雨;也期望有人像领航员一样告诉他们哪里有漩涡哪里有暗礁。于是,证券投资咨询人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股评家”便应运而生了。然而,让许多股民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们根 据自己最为信赖与崇拜的 股评家的股评进行操作 时,却有很多时候是买什 么股票什么股票跌,丢什么 股票什么股票涨,以致现在的许多股评家被股民们列 为地位仅高于“三陪小姐”的“股市黑嘴”,成为众矢之 的。有趣的是,骂归骂,恨归 恨,股评家还是在热热闹闹地 “评”,股民还是在半信半疑地 听。那么,现在的股评到底还 值不值得信赖?股民到底还需 不需要股评?对此,我们不能不作一番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视频正成为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内容质量问题逐渐引发关注,虚假视频就是其中颇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虚假视频与假新闻同宗,是信息生产与传播在互联网社交时代演进而成的虚假信息类型,其产生与发展是多元背景因素的综合结果。要解决海量视频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根本途径在于网民的自我觉醒与能力建构。  相似文献   

7.
如今,已进入信息传播时代,突发事件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等特征,同时,也存在随意性、片面性、虚假性的问题,极易误导社会舆论,引发舆情危机。形成虚假舆情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信息发布人掌握情况偏颇,以管窥豹形成误解和人为故意造势等。在主观上则存在当事方故意封锁信息,设置报道障碍,使得信息发布缓慢;舆论应对方面没有力度,传播技巧过于单一等方面。所以,作为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和处置应对部门应该尽快改变陈旧的应对观念,与媒体联动及时主动公开信息,与网民有效互动,引导社会舆情,形成主导舆论。  相似文献   

8.
股市被称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魔术师,中国股市自2006年进入牛市后产生的巨大经济效应将越来越多的人吸入了股民的行列。人们见面必谈股票,互相交流着炒股的心得。虽然股票这个词常被人挂在嘴上,但时下的股票只是一串串数字代码、一个个名称。人们在键盘上按下自己心仪的股票代码,在摸不着的股市里操纵自己的梦想和失落。其实股票在过去却有着实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带给受众的不仅是各类丰富的信息,也有可能是不真实的信息。其中,有些信息是无意为之,而有些虚假信息往往是个人为了利益而有意传播的。这样的传播活动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给大众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今年4月对秦火火案件的审理让大众了解了虚假新闻的危害性,并警示受害者和媒介都需要对此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市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信息完整性和时效性同国际证券交易市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伪规、过度投机、机构操纵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确保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疑点所在股民投资股票的...  相似文献   

11.
在牛市狂热如潮的追涨风中,"股票"成为继"猪肉"后的第二公共话题,众多的人群或被蛊惑,或被渲染,相继加入到"新股民"的行列.中国的股民人数从一年前的7000多万,飙升至1.3亿,股民人群的急剧扩大,无疑也将一些投奔股市人群的"投机心态"扩大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2,(1):47-48
2011年10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新出政发[2011]14号).通知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07,(10):41-41
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国有关虚假新闻的法规政策和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虚假新闻的悖德性却是广泛的共识。尽管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但拒绝虚假新闻几乎是所有发布新闻信息的网站的明确承诺。一旦被证实发布或传播了虚假新闻,相关的网站通常的做法是删除虚假新闻、向受众或受害人道歉。美国的网络新闻媒体是这样约束网络信息传播的:  相似文献   

14.
虚假信息传播给社会及公众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社交媒体的环境中,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加大了虚假信息治理的难度。近年来虚假信息治理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图书馆作为文化与教育中心,也积极参与了虚假信息的治理实践。文章聚焦国内外图书馆参与虚假信息治理的现状,调研了国内外图书馆在参与虚假信息治理方面采取的知识科普型、辅助保障型、方法指导型、思维技能型四类措施,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参与虚假信息治理的实践措施。据此,文章提出我国图书馆应从提高普及率、丰富实践措施类型、重构信息素养教育框架、构建全流程治理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身在虚假信息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虚假新闻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虚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它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闻记者》杂志社从2001年开始坚持不断地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意在引起新闻工作者重视、警醒,但从目前状况看对于治理社会上的虚假新闻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研究梳理《新闻记者》2001年-2016年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并使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虚假新闻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提出治理虚假新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虚假信息正逐步侵扰正常的社会秩序。为全面分析虚假信息领域研究现状,揭示前沿热点,文章基于Scopus数据库和SciVal科研分析平台,对2016—2021年发表的虚假信息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在SciVal中共导入相关文献14 667条,整体学术影响力较高,研究趋势向好。文章重点介绍了虚假信息研究领域的4个前沿主题(T.2 736、T.5 299、T.9 441和T.6 485),探讨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虚假信息对政治活动的干扰与影响,计算机、社科领域的虚假信息技术识别和新闻伦理研究,危机事件中的虚假信息传播扩散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上述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不具备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混入证券投资咨询其中,自封为股评家而误导股民,甚至欺骗股民.同时,也规范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与人员的业务范围和行为要求,严格禁止借股评散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损害股民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李文杰 《传媒》2015,(24):76-78
近年来虚假广告案件频发,严重危害社会发展,不仅损害了广告受众的利益,还使部分经营者遭受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甚至成为广告业发展的桎梏,降低社会道德底线.媒体在广告传播过程中担任发布者的角色,如果忽视管理,就会加速虚假广告的传播,造成虚假广告泛滥的现象.因此,面对虚假广告的传播,媒体存在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虚假广告中媒体的法律地位、媒体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以及媒体如何面对法律责任制度缺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对网络虚假健康信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回顾和分析,以期为学者研究虚假健康信息、打击网络虚假健康信息、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质量奠定基础。本文从虚假健康信息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网络虚假健康信息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述评,对文献的研究主题从认知、行为、治理3个方面进行归类总结。研究发现目前网络虚假健康信息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文章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引。  相似文献   

20.
唐燕 《今传媒》2012,(2):58-5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坚定信念,同时《规定》中的一些要求也重新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