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知沟理论将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归结为地区鸿沟问题和人群鸿沟问题。地区鸿沟主要表现为东西部鸿沟、城乡鸿沟、择校权鸿沟等,人群鸿沟主要表现为特殊人群受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等。为有效缩小教育知沟,我国已做出努力,如特岗教师政策、村官政策、对口支援计划、教师交流制度等。国际上的探索如交换生模式、教育券模式等也可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娟玉 《职教论坛》2004,(24):58-60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差距(知沟)的新形式--"数字鸿沟"出现了,它所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将成为互联网时代必须应对的难题.这个难题解决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21世纪实现飞速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难题,跨越数字鸿沟,以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是否有足够的上升空间留给出身卑微却奋发向上的青年人让他们改变命运是广为关注的。但当社会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窄时,中国"上位"文化何去何从?对此,本文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个社会是否有足够的上升空间留给出身卑微却奋发向上的青年人让他们改变命运是广为关注的.但当社会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窄时,中国“上位”文化何去何从?对此,本文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农远工程是本世纪我国推出的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一项巨大工程。农远工程自2003年开展到现在,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城乡和区域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所取得的成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知沟理论”视野下,对农远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微博客也称微博,在互联网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博客的特点使其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较低的信息准入发布平台,也为信息或知识的生产和获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文章引入“知沟”假说,讨论微博客中的“知沟”现象及其对“知沟”假说的印证。  相似文献   

8.
张娟玉 《职教论坛》2004,(8X):58-60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差距(知沟)的新形式——“数字鸿沟”出现了,它所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将成为互联网时代必须应对的难题。这个难题解决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21世纪实现飞速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难题,跨越数字鸿沟,以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知沟”现象看弱势群体的媒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在媒介接触、信息获取等方面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在当今知识信息社会中有扩大的危险。实际上,弱势群体的媒介地位是弱势的、消极的、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和媒介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信任沟”。  相似文献   

10.
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在媒介接触、信息获取等方面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有扩大的趋势。实际上,弱势群体的媒介地位是弱势的、消极的、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和媒介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信任沟”,这很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自诞生至今,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及现在的数字时代。数字时代就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代名词,它的特点就是大量信息的爆炸式发展与变化,就是我们现在做说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所承载的海量信息能否为所有的地球村的村民带来福利,是否会降低"知沟"理论的假设结果,以及如何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此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数字鸿沟是"知识沟"理论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新发展,是指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导致数字鸿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不仅在于扩大信息数字技术的覆盖面积,更在于提高中、低端群体自身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最初的知沟假说认为,当大众媒介向社会体系传播的信息不断增加的时候,社会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通常能更快地获知这些信息。由于社会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均等,导致人们经济地位的不同,从而发生"知沟"扩大的现象,这在信息社会同样如此。对我国学生群体在网络环境中的"知沟"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个特殊的群体会因为网络环境的熏陶,使得经济地位不同产生的阶层分化并由此导致的"知沟"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15.
从“知沟”假设视角,分析了开放存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政策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措施是影响开放存取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障碍,应当充分利用开放存取的发展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城乡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国情出发,以“知沟”理论为视角探讨法律传播活动中的“知沟”效应,把传播效果研究纳入社会平等、民主与发展的框架内,将提升法律传播效果研究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原则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个体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个体在获取高等教育资源上有着绝对的优势,“知识”已经并继续向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倾斜。这种由于制度等社会性因素造成的,并不断加剧的阶层之间的知识差距正在衍变成“知识鸿沟”(简称“知沟”)。我国高等教育衍生的“知沟”具有非期望性、迟效性、隐蔽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你突然地向学生提出考试,测验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那必然得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回答:还没有复习呢!不复习就不能考试,考试前必须专留时间复习,这似乎已经成了学生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这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未级所有城员带来机遇,反而在社会个体之间形成一种“鸿沟”,这种“鸿沟”的出现将极大地影响到社会信息的个体分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整个民族、国家来看,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也因此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章分析了“鸿沟”出现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了个体之间出现“鸿沟”的系列因素,并结合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子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信息对称是一种理念,也是教育传播学视角下基础教育追求的理想。本文从辨析“信息对称”的含义出发,解析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知沟”现象,进而提出重构教育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