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旭日 《青年记者》2012,(31):48-49
得知获奖,感觉最多的是忐忑。想来想去,《跨区校车热折射择校暗潮》这篇报道做得比较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热闹的新闻事件面前,发现隐藏在新闻背后的新闻,展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当时,国内接连发生多起恶性学生校车事故,如何给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提供安全校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就在这时,青岛首批"大鼻子"校车上路,并公布了规模较大的校车运营计划,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校车上路当天,我写了条消息。后来对这一事件跟踪观察后,发现运营企业出于利润  相似文献   

2.
哲人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采访也是如此,假如记者缺少新闻敏感,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就会从自己的眼皮底下跑掉。那么,作为一个年轻记者,怎样才能在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中,抓到准确的、重大的和新鲜的新闻线索,写出有分量的作品?我想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采访实践,就新闻的捕捉技巧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版报》第2302期刊登蒋齐生的文章,文章说,不论中外,新闻摄影有着共同的特性与规律。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一种世界语言,才能在各国人民之间起交流信息、知识、情感的作用。 新闻摄影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必须对新闻事件有宏观的总体把握──包括对情况和形象的把握。他的思想深度和高超的摄影表现技巧又必须通过细致的、精心的微观观察和形象选择体现出来。但这还不够,还需要记者有体贴对象的一颗同情心,能够深切体会对象的处境、心情,有与对象相似的感受,这样,才能抓住扣人心弦的新闻的最要点。而在通过人物特写表现…  相似文献   

4.
怎样去捕捉新闻,捕捉新闻有没有一定规律?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回答的。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新闻工作者要想捕捉住“新闻”,就应从“特(殊)、要(重要)、显(著)、奇(特)、高(价值)、先(超前)、新(颖)、深(度)、知(识)和综(合)”等字中去发现新闻、捕捉新闻。  相似文献   

5.
张辉 《记者摇篮》2001,(10):19-19
“看点”是近年来传媒界新出现的一个名字,就如同商家的“卖点”一样,任何电视栏目、报纸专栏、甚至整个频道包装,都无不以追求看点作为自己的工作动力。如今传媒也走进了商业社会,多数电视栏目都要靠自身的实力获得生存的空间,所以,传媒业的“看点”就是商家的“卖点”。都是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取悦于消费群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位新闻摄影记者,如何才能在新闻发生的时候抓住最精彩的一瞬间,笔者这几年从事新闻摄影的过程中,体会颇多。  相似文献   

7.
新闻就应当是新闻。但并不是新闻稿中每句话都是新闻。特别有些长篇新闻报道,其中往往包含一些人所共知的“旧闻”,真正的新闻只有很少几句话。这几句话如果写在导语里,很容易引起读者注意,否则便会被忽略。所以,新华社发出的新闻稿,把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写入导语,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这样,报纸编辑便有责任把真正的新闻从长篇的电讯稿中捕捉出来,在报纸版面上突出起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这里,很重要的手段便是  相似文献   

8.
9.
10.
杜京 《传媒》2001,(7):58-59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我碰到最多的发问是:"你是做什么的?"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在隆重的国庆阅兵式上、在飞往大洋彼岸的班机上、在边远的民族村寨、在抗震救灾的抢险战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别人用何种语气发问,"我是记者!"理直气壮而又干脆的回答总会脱口而出.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心中始终牢记的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专心致志于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0月26日,我们到勉县北部山区莱马河乡采访汪素琴主动退掉二胎生育指标的事,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线索:那天下午,我们问汪素琴发展木耳收入情况时,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5991.5元的白条子,说“钱还没付哩”。我们意识到收购木耳打白条子涉及敏感的政策问题,而且时间在10月26日,这值得向上级反映。出于新闻职业的敏感,我顺手将白条子的内容记录在采访本上,又问了打白条子收购木耳的一些情况。 菜马河乡没有通电。晚上,乡政府干部点起煤油灯,我们围在火盆旁烤火,谝起莱马河乡分销店收购木耳打白条的事,他们证实确有其事,情况也更为具体。我们越听越觉得有抓住线索深入采访的必要。但首先必须把事实弄准确,才能站得住脚。晚上,我们设计了8个  相似文献   

12.
捕捉社会新闻线索,不能全靠跑机关、听汇报而来。从我多年的实践看,社会新闻线索大都是在街头巷尾、茶馆酒店、田边地头听到的,是在同志、朋友们的闲谈中得到的。不妨列举几例: 1986年春节,我市有五位老教师去给市委书记拜年,他们没带俗套的礼品,而是每人向市委书记送上自书的诗词,诗意都是表白自己要为四化建设倾尽余热。我知道这一消息的最初线索,是春节前我到其中一位老教师家中拜访,看到他书写的送给市委书记的那首诗而获得的。再如我1988年10月报道的“景大姐变成景大哥”的奇闻,内容是一个属于两性人的青年到医院手术后由姑娘变成了小伙子,这条社会新闻的线索是当时我到医院看望一位朋友时,从朋友的闲谈中听到的。我曾报道过“两棵奇特的大黄楝树”和“神秘的六股泉”这两则自然珍闻,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纵观当今任何一个新闻单位,不管它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有时,一个新闻的出现,当你发现时,它早就成“旧闻”了;有时,新闻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渐进就是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你在报道时又不可避免地渐进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10月23日播发的《当西哈努克到来的时刻》一稿,既可作为特写也可称为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期间中国记者采写的独家现场短新闻。首先,记者善于在复杂纷呈的报道现场捕捉住感人至深的瞬间,写出寓意深刻的新闻。柬埔寨问  相似文献   

17.
瞬间形象优势使新闻摄影独立于新闻传播领域新闻摄影的瞬间形象通过瞬间状态的记录来揭示新闻事实的某个状态及其意义,并以此来传播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闻采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采写某一稿件时,往往会意外地从被采访者口中获取另外一些新闻线索,这些新闻线索甚至比原先所要采写的主题更重大,更具指导性,《“买路钱”名目繁多,运销户有苦难言》就是这样一篇半路上“冒”出来的批评性报道。采写这篇稿件前,我正在着手采写《南通输船运输公司长江客运处改进服务工作,热情支持农民搞运输》的稿件。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