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前教育政策作为实现学前教育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学前教育基本方针的重要保障,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代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变革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我国当代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偏重社会的需要、强调集体主义教育到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等价值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应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本研究从国情、教育体制、社会用人制度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责任等几个社会因素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重建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是我国教育事业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使我国职业教育的价值在源源不断的提高,庞大的经济功能对社会功能有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它的发展还有众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士去努力解决。故本人通过分析讨论建国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影响,来初步了解和认识各项政策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初期、规范管理的建设期、深化改革的初期、深化改革的发展期、高质量发展新阶段5个历史时期。基于多源流理论对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演变的基本逻辑进行剖析发现,执政党所关注的待解决问题的变化、不同“政策企业家”的合力助推、公众舆论引导下的国民情绪控制逻辑分别构成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不同源流的聚合打开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之窗”,让该政策得以施行。为此,学前教育本性与执政党理念的和谐统一成为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应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目标(aims)、资助(funding)、课程(curriculum)及教师资格(qualification)四个方面叙述了新西兰学前教育最具代表性政策的演变,即1989年的《五岁前》(《Before Five》)、1996年的《早期幼儿课程大纲》(《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以及2001年的《战略性计划》(《Strategic Plan 2001》)。继而阐述了新西兰学前教育政策演变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四点启示:一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发挥政策导向功能;二是科学合理地加大政府投入,确保投入产生预期效益;三是基于《指南》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四是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合理建设幼儿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变革,适时地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应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教师社会价值定位从阶级定位向职业定位转变、教师政策价值标准从干部标准向人才标准转变、教师政策价值追求从加强管理向促进发展转变.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操作层面的四个途径方法:确立"四个尊重"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实行教师政策职能机构的相对专门化和人员的专业化、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师政策制定系统、建立和完善教师政策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百年追思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追寻表明,学前教育必须首先关注儿童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学科知识取向、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必须让位于儿童个体发展取向的价值观,才能保证儿童获得快乐的童年,健康地成长.在此儿童发展取向的价值观引领下,学前教育必须以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为基点,以实践活动为实施的通道,以培育和提升儿童的智慧为目标,最终涵养儿童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8.
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价值主体选取价值标准的方向.价值取向主体经由自身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通过实践以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主体自身、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徐玲 《成人教育》2016,(11):14-17
国家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其政策本身反映出国家的某种需求与导向,同时渗透着一定时代与社会的价值取向.我国继续教育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要在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本体价值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衍生价值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并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协调政策推行过程中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细化,是整个课程建设的方向保证,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课程目标价值定位耦合市场需求,才能保证课程结构科学合理、有效组织课程实施,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社会需求,顺利就业,学校才能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由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实施发展学前教育的战略规划,是加快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重大措施.通过对省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文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国家总体目标框架下,因现实基础和面临的问题与要求不一,不同区域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定位上存在差距,其实施措施及具体做法上也各具特色.各地在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过程中,既要观照国家政策、国际发展趋势、本地的民生要求,又应立足本地区实际和发展能力,体现特色,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非凡的历程。在60年的历史发展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令人瞩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日臻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逐步健全。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实践、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民国时期,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重大的变化。综合史料研究,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始终以课程设置为中心而展开。通过对比五四运动前后幼稚师范课程设置的特点,可以发现民国后期的幼稚师范课程设置更趋向于科学化。民国幼稚师范课程的发展优势,对当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学前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做了很多的投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和优先发展。但现在事实上,在社会上和教育领域中均存在着忽视甚至严重忽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象。对不少人来说,这在相当程度上与其对个体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缺乏现代、科学的认识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心理发展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为依据,论证、阐…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新的表述,为了给各地方第三期计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学前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目标定位分析了北京市、河南省、陕西省等9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第一、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18份文件。从而发现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发展存在问题个性化: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存在问题个性化,本土化研究需求量增多;关注重点从幼儿园的"量"向幼儿园的"质"转移;政府主导地位在不断增强,需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急需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运用公平理论分析了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中的公平取向,以及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探讨了这些不公平现象背后的社会制约因素和幼儿教育自身的原因,进而从政策学的角度提出了改善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公平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直接和现实的意义.新世纪的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强调以儿童为本,但当前许多幼儿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却更多地是社会本位的.幼儿教师的这种价值取向既不符合当前的知识观,也同如今所倡导的儿童观相违背.幼儿教师必须进行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关注的若干重大话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建国58周年以来有关幼儿教育的108项重要文献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文献在数量上增长较为迅速;在类别上主要以政策性文件和法规为主,存在类别失衡的状况;在内容上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包括幼儿教育管理、经费投入以及幼儿园举办方式和形式;微观上包括幼儿教育任务、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属于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却留下了较多的遗憾。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去世前几十年时间内只创作了3部剧本,且质量不高。本文对建国后曹禺戏剧创作的困惑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历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经历了几次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或强调体质教育,或强调技能教育,或力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9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得以确立,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等观念,在体育课程中逐渐受到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