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华日报》在9月2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北大招了多少农村娃"的新闻,报道了高等教育在城乡生源入学机会方面的失衡现状,其中提到"今年北大入学新生中农村生源比例占14.2%,农村生源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左右",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生源所占比例比过去有所减少,但目前仍然占到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55.24%。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近年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获取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不公问题迅速成为社会焦点。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与基础教育、高校招生考试、高校招生录取密切相关。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学生输在了竞争重点高校的“起跑线”上,体现程序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在报考、施考、命题等环节渗含着“歧视”农村考生的因素,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生源属地化倾向也更加有利于城市考生。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名学生调查发现,时下,一流大学的生源越来越集中,在很多省份,北大、清华一半的招生名额被当地几所高中占据,这些包揽大多数一流大学入学资格的高中被称为“超级中学”。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6日,工人日报刊登了一篇《名牌大学农村生源比例是面镜子》的文章。文章说,长期以来,重点高校对农村生源比例一直闭口不谈。今年,北京大学首次公布了该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今年北大共招收3145名本科生,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为14.2%,即平均每7名本科新生中只有1名农家子弟,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文章围绕高校在校生人数、生源分布、优质教育资源、社会阶层等关键指标,对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的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公正落实高考招生"专项计划"、提高重点大学农村户籍生源比例、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等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  相似文献   

7.
2013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农村孩子为何不愿跃“龙门”》的署名文章,反映出了“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的社会现象。文章中还列举了这样一组调查数据:过去10年以来,北大来自农村的生源由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  相似文献   

8.
硕士生招生办法与生源质量——基于学位论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生源的学位论文成绩的统计分析,指出不同入学方式的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成绩有显著差异,其中免试入学的硕士生学位论文成绩最优,而单独考试入学的硕士生学位论文成绩参差不齐。进而提出了扩大免试招生比例,逐步取消单独考试制度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曾朝霞 《职教论坛》2012,(16):76-79
“注册入学”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功能;二是促进高招公平公正;三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至少在短期内会对高职院校的声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其生源;二是至少在短期内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招生的混乱,给高职院校原有招生秩序带来冲击;三是会使人们对高职的教育质量产生疑虑.假如全面实施“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契机,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转折点,深入改革,实现飞跃.一是科学设置“注册入学”“门槛”,使其成为有条件选择;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三是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督查,促使“注册入学”后的教育质量真正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生源少且水平参差不齐;二是独生子女多。基于这些变化,作为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学的“黄金时期”充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源地学生入学动机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服务内容与价值追求。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农村生源数量最多,城市生源次之,县城生源最少。城市生源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继续学习愿望和社交动机,农村生源学生的就业动机更为明显,县城生源学生的继续学习愿望和就业动机分别低于城市和农村生源。高职院校应强化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依据学生生源地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充分满足高职毕业生就业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田平 《教书育人》2015,(8):69-70
2013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农村孩子为何不愿跃"龙门"》的署名文章,反映出了"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的社会现象。文章中还列举了这样一组调查数据:过去10年以来,北大来自农村的生源由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又据《重庆晚报》2011年8月6日报道:"研究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持续滑落"。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再看我国人口结构情况。以2012年为例,2012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4.3%。按此比例,全国农村与城市  相似文献   

13.
《天津教育》2009,(4):19-19
郑州市教育局2009年首次提出要“重点办好十件实事”。具体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免费工作,对在中职学校就读的贫困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生活特别困难家庭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和8000元的资助;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符合入学条件的,将基本满足其入学需求,其中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在85%以上,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市区中小学生学籍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实行“中招”网上报名制度,试行“中招”考试网上评卷,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4.
汉代太学入学方式演变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中央官学设立之初,学生分两种方式入学一种由太常直接选择,称博士弟子员;另一种由郡太守选送,叫“得受业如弟子”者。太学入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开始于王莽主政时期。改革的结果一是使太学生入学人数急剧扩张,二是使官僚贵族子弟可免试进入太学。东汉继承了这一做法,导致博士弟子正员主要由官僚贵族子弟所垄断,而免试入学的放开又使名士推荐入学和“游学”成为太学生入学的主流。这一变化对东汉中央官学发生重大影响。一是太学滑出皇权控制的轨道,终于引发东汉末年的学潮和“党锢之祸”,二是“游学”风气造成太学生鱼龙混杂,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一所县重点高中,学校的生源主要是中考的优秀生,一定比例的择优后的“线下生”,学生入学成绩呈现明显的层次性。为了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大而积提高教育质量,我校从2001年起在第一届高一年级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的分层次教学,力争大而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达到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现本人就化学教学方而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伴随“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正日益凸显,因此保障农村子女入学机会均等十分重要。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入学机会并未随高等教育规模扩招而达到预期水平,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正由原先表面的、宏观的总量不均衡向更深层次、隐性的不均衡发展。为此竭力探究制约农村子女入学机会的核心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各地不断探索高校招生制度的形势下,北京大学推出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招生办法,由于北大的特殊身份,这一举措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地看待北大这一改革"新政",对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入学推荐制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早已不是什么新事物,美、日的入学推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招生办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江苏省五所高职院校部分注册入学生源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注册入学的生源情况总体欠佳,呈现出生源质量不高、生源结构复杂及生源数量稳中有升等特点。产生这些现象的关键原因则是注册入学准入条件的过低、中职教育办学方针的偏离、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缺失以及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农村职高招生难”的情况下,进入农村职高的新生,由于其主观、客观条件造成的特殊心理,决定了新生入学教育的特殊性。一、农村职高新生心理分析1“早挣钱还是再读书”的动摇心理由于中专招生并轨,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分,没有了“铁饭碗”,社会上,特别是大...  相似文献   

20.
注册入学作为高校招生的一种新的录取模式,扩大了高校自主权,缓解了高校生源危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注册入学面临选拔评价机制、人才培养等问题,高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合理选拔评价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不断深化、完善注册入学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