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何波 《成才之路》2009,(9):88-89
语文新教材编写了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学生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否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能否充分意识到利用《语文读本》的重要性?运用《语文读本》的好坏恰恰是测度一个教师是否已经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语文读本》的概况,这套《语文读本》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3.
对《语文读本》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新教材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手中多了一本《语文读本》。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 ,这套《语文读本》与教科书配套使用 ,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而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据我的了解 ,很多老师并没有对《语文读本》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平时的教学中既没有制定教学计划 ,也没有有序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也没有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全册的阅读量。面对这种情况 ,本人想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语文读本》是对教科书的必要补充学习语文 ,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教科书。但课时有限 ,课文数…  相似文献   

4.
英国学者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期刊,文章分析了《格致汇编》创刊和几次停刊的缘由。从中可以看出,在清末创办科学期刊的艰难和傅兰雅对中国科技知识传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2000年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除了教科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读本》。这厚厚的六大本《语文读本》,从量上讲是教科书的双倍,从质上看篇篇都文质兼美。假如高中三年既能学好教科书,又能阅读这六大本《语文读本》,对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读写听说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文学素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梁炯 《阅读与鉴赏》2011,(11):10-11
当前高中语文老师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就是厚厚的语文读本不受学生重视。《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读本》,引导学生挖掘出语文读本的利用价值,才有利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读本。目的是让学生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知识 ,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语文读本》上的篇目无论是延伸性的内容 ,还是鉴赏性、知识性的内容 ,都是上好的篇目。它们或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或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 ,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读性很强。可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由于应试的压力 ,对于《语文读本》的处理是或被束之高阁 ,或与教科书脱节的学生课外自读 ,或把文言部分像教科书一样讲、训 ,而把现代文部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读本》旨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增加积累。与教科书一样,两者的目的都是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提高语文能力。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并能运用从精读教科书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独立阅读。但是,一旦“独立阅读”,面对很重的各科课业负担,面对每学期35万字的阅读量,学生便会流于形式,甚至放弃阅读。这显然有违《语文读本》编写的初衷。从另一个角度讲,随着课时计划的调整,靠极为有限的课上时间处理《语文读本》中的所有文章,显然又不现实。这两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相当数量的师生对新教材的使用无所适从。笔者在处理教科书和《读本》的关系上,尝试过如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伪满洲国是日本侵华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的存在14年的殖民政权,期间教科书发展已经偏离基本特质,沦为伪满政权的统制工具。此研究通过分析"国民科"教科书——《满语国民读本》的历史背景、编写概况及文本特征,揭示伪满政权控制教科书最深层的思想动机。《满语国民读本》通过重新定义"国家"、"国民",以及"满洲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来达到制造忠顺"国民"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读本》(下面简称《读本》)的选编,是在传统高中语教科书的基础上作的一项改革,对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质,无疑将起重要作用:可是,面对这本厚厚的《读本》,教师该怎样使用才能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学大纲》没有什么规定;教材也没有具体要求,只是说“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编也没有编写出相应的教师参考用书。这就需要教师透彻领会此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式多样地灵活处理,把《读本》和教科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本》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下面谈谈笔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实施以来,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者在必修课、选修课之外,还精心选编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这套读本既相对独立,自成格局,又与必修课教科书参照呼应,如果能用心细致地阅读,必然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思考空间,陶冶审美情操,升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除课本外,所配的一套5册《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获得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读本》使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何让《读本》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结合课堂实践,笔者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初中国语文读本》是继《白话文范》后,我国第二套选录新文学作品的语体文教科书。在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辑史上,它算得上开创性强、影响力大、深受业内人士好评的精品。但由于出版时间较晚,又由规模较小的民智书局出版,发行量和现存量不大,这套教科书没有得到研究者重视。它的开创性在于首开选录数量众多、文质兼美的新文学作品作教材的先河,使新文学真正取得中学国语教科书的主体地位;首选很多现代文学史中公认的《故乡》《孔乙己》《药》《超人》《天上的街市》等新文学经典;首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地动》《荒芜了的花园》等。它的影响力在于引领一个时期的初中国语教科书选文潮流;开启民国中学注重文学教育的风尚;加速了新文学知识生产合法化与经典化的进程;筛选出第一批新文学经典。相比之下,《白话文范》编辑粗糙、业内认可度低,从这个意义上看,《初中国语文读本》才是第一套成熟的初中国语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文本。它与教科书若即若离,又互相为用。人选作品文质兼美,文化内涵丰富,情感表达真挚,贴近学生生活;90%以上为名家名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典范,形式活泼。然而,读本教学现状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栾学谦是中国近代化学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格致书院的化学教学、<格致汇编>的编译出版发行和近代化学著作的翻译上都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秋高一年级使用的语文教材 (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除课本外 ,还有一部配套的 50万字的《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 ,并明确“说明”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那么 ,怎样才能指导得法呢 ?这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如果说过去使用一部教科书大家的教学效果不会出现太大差距 ,那么 ,现在完全可能逐步拉开很大的差距 ,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在《读本》的使用上。所以 ,研究“指导”的操作性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前提是教者必须熟悉《读本》。《读本》与课本相比 ,至少有以下一些新特点 :①新鲜感。《读本…  相似文献   

17.
书塾与学堂     
从前我们学英文的时候,中国自己还没有教科书,用的是一册英国人编了预备给印度人读的同纳氏文法是一路的读本.这读本里,有一篇说中国人读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1.《语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语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教科书相配套的语课外读物?语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是读写能力,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读写能力就必须扩大阅读,增加积累。读本是泛读教材,培养阅读能力既要精读也需泛读。从内容编排看,《读本》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部分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本身的实际组织单元,基本上与课本的各个单元相对应,有利于教师指导阅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这对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大有益处。因此,《读本》与课本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0年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除了教科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读本》。这厚厚的六大本《语文读本》,从量上讲是教科书的双倍,从质上看篇篇都文质兼美。假如高中三年既能学好教科书,又能阅读这六大本《语文读本》,对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读写听说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文学素养,大有益处。经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情况是“想法是好的,做起来是难的”。究其原因,一是时间紧。语文课时少,一般一周6节课,还要去掉两节作文课,真正学教材的只有4节课,最多学两篇讲读课,这中间还要穿插各种测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一些先进分子发起成立"国学保存会",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开展乡土教育与编撰乡土教材,是保存国粹的途径之一。"国学保存会"按照《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乡土内容的规定,开展乡土教科书编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先后编辑出版了系列乡土地理、历史、格致等教科书。这批教科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激扬着"由乡及国"的爱国情怀,在清末乡土教科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