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时期是艺术走向独立与自觉,体现艺术本体意识的重要转折期。本文试图从文学、书法、绘画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述魏晋时期艺术本体意识自觉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3.
试论抽象艺术严孚良从狭义上讲,抽象艺术指的是现代西方一个美术流派的绘画,它开始于1910年,俄国的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荷兰的蒙德里安、法国的德洛内等人是其始祖。该流派虽未成为画坛主流,但其影响不小。从广义上讲,抽象艺术指的是以“抽象”为主要特征的一类...  相似文献   

4.
高校书法艺术课不是写字练习课,也不是字体设计课和楷书艺术课,而是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欣赏鉴别的能力和艺术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7):F0003-F0003
画家简介:崔桂云,女,出生于1934年,辽宁省盖州市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毕业。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书画院画家、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美协老年书画会牡丹画研究会会长、北国书画院没骨画研究会会长、哈报集团书画读者俱乐部副理事长、哈尔滨孔子学会诗书画院副院长兼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朱光潜等学者认为是克罗齐表现主义艺术理论乃至佛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中国翻版。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意这种论断,认为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他在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论艺术创作理论,他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原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进行改造的尝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史滥觞于文字书法史。在中国艺术史中,首先觉醒的是文字书法史,而汉魏六朝是文字书法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南北朝时期王的《古今文字志目》与江式、虞和的《论书表》,是中国书法史学创始阶段的代表成果。这些著作不仅记述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早期发展历程,而且提出了有关书法发展规律及书法的社会功能的理论。这一时期的文字书法史学带动了绘画史学的发展,从而使中国艺术史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8.
本就朱家济书法创作的用笔结构技法及师从古人和自我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别具个性的朱家济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世纪中叶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全世界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域都受到很大影响。"女性"这个几千年以来理所当然作为第二性和弱势的社会力量,逐渐成为现当代令人瞩目的新热点。在我国,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曾经由男性垄断的艺术创作领域中,呈现出全新的局面。女性艺术家们愈益显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作与鉴赏有其共同的机制,即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较为一致的艺术情趣。据此。得出艺术鉴赏中的三点“通感”。从蓄势、空白和时间性三个层面给以分析探讨,试图抽象概括出艺术鉴赏中客观存在的某种规律,从而指导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原始艺术算起,人类的艺术已有数万年的历史。但真正将艺术这一学科确立起来,应是19世纪末叶才逐渐形成。那么,究竟什么是艺术?有哪些特点?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几种看法呢?  相似文献   

12.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2):F0003-F0003
孙熙春,男,祖籍河北,1971年2月生于沈阳,现任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讲师,主讲汉魏六朝文学史、汉史传文学、楹联艺术、书法等课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协理事。学习工作之余,醉心于书法篆刻。1979年起,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在《沈阳日报》、《辽宁日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中国书画》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其名字及传略入录《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以及西泠印社编撰的《中国印学年鉴》;发表《篆刻絮语》、《诗与画的融通之始——浅论六朝题画诗》等与书画相关的论文数篇。  相似文献   

13.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4.
"良史"是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话语与思想资源,其最初内涵是"书法不隐"。在古代史学发展进程中,"良史"的"书法"由早期以"礼法"为核心的道德性认识逐步拓展到以"史才三长"为代表的学理性认识;"不隐"由早期对"礼法"原则的坚持逐步扩充到对"素心"、"义理"、"公心"与"史德"的倡导,实现了从品性论到认识论的发展。"书法"与"不隐"存在价值性认识与事实性认识的内在矛盾,古代史家以"名教"进行协调,求其和谐,但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个矛盾。"良史"话语重视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呈现出史学主体自觉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它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的话语体系,塑造了古代史学的学术品格和史家的精神范式。  相似文献   

15.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国人民的根性智慧,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在时代和文明的发展和变迁下,中国书法艺术创作难度也明显增加,书法艺术创作类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书法艺术创作类人才培养需要结合传统书法教育经验并从中吸取营养。文章主要采用了归纳总结法,结合传统书法教育的基本特性以及中国艺术类院校书法教育现状,发现当前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类人才教育与培养期间,学术深度明显不够、艺术灵感明显缺失,因此提出应当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灵活运用实践教育方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今书坛,民间书法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民间书法的个性、价值取向、美学特征以及史学价值等文化品格的分析,认为人们重新审视民间书法,是平民意识的觉醒,中国书坛,也将会由经典书法独领风骚转而变为民间书法与经典书法备显风姿,民间书法热潮过后,必然会迎来一个创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青少年书法教育中的艺术素质培养的价值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等方面。分析青少年书法教育中艺术素质培养的方式,为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加入了创建书法特色学校的行列,令人欣喜。但深入观察,在热热闹闹的背后,书法教育的根基并不牢固,书法教育的方向有所偏离,书法特色学校的创建不乏怪圈。书法首先是书写的艺术,写好汉字是书法教育的首要追求;教育理应公平,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是书法特色学校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20.
艺术感觉不同于普通的生理感觉,具有自己的独待性,但艺术感觉最终来源于生活。艺术感觉又称为美感,这种感觉对普通人和艺术家都非常重要。正确理解艺术感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天才说”、“灵感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