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如你一身才华且志存高远,但迫于生计不得不暂居中学的三尺讲台,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这段教师生涯呢?这是民国时期不少大师都曾经面对过的问题,朱自清的回答是:与学生共成长。1920年秋天,在北京大学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毕业的朱自清,因家中负债早早走上了中学的讲台,开始了他五年的中学教师时光。此时的朱自清,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心中满是新文学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读过朱自清的《匆匆》,你一定会体会到其间对时间飞逝的感慨,转眼间,我青春年华的八年时间悄然无息地从讲台上溜走了,我还来不及细细体会个中滋味。回顾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谁能没有刻骨铭心的体会和感触呢?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从远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级任老师李方漠先生回忆,朱自清“在那时喜看说部书,便自命为文学家”,因学习刻苦勤奋,所以校方将品学兼优奖状颁给了朱自清,这是对他学业、品格的褒扬。在扬州的十几年小学与中学生活,对朱自清的影响是直接而持久的,这使得朱自清对扬州有一种纯朴、真挚得近乎如痴如梦的亲切感,这种感情到晚年愈发强烈。扬州对于朱自清而言,不仅有着儿时生活经历的亲切关系,而且更有着对性格人品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20年夏到1925年夏,整整五年时间,朱自清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第六师范学校、温州浙江第十中学、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浙江白马湖春晖中学等校任国文教师。朱自清对当官没有丝毫兴趣,对教育却情有独钟。早在北大读书期间,朱自清就开始关注教育。当年邓中夏在蔡元培、李大钊的支持下,发起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朱自清主动报了名,并积极参加讲演团的各项活动。即使在毕业临考的关键时刻,朱自清也是一如既往地参加。通过参加…  相似文献   

5.
严师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既是著名的散文家,也是一位难得的好教师。 1924年.一个“微风飘萧的春日”.朱自清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他在春晖中学.  相似文献   

6.
选择     
天地给你选择,选择秋天,你选择了讲台。给别人一生灿烂。用一片片童真,选择讲台,把你的梦垒圆。给自己无悔无怨。季节给你选择,你选择了秋天。用成熟的桃李,把生活装点。选择@张春$林口县古城镇中学  相似文献   

7.
2002年9月,我县教育系统统一招考学校管理人员,岗位有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按我的条件可以报考中学副校长职位,而我也以90分的高分胜出了。记得当时最后一道大题是"假如你是校长,你将如何管理学校?"虽然早已忘记了答案的内容,但从2002年至2010年,在两个中学当了8年副校长,后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当教务主任。从2008年开始,我就"活跃"在宝鸡市各类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讲台上,  相似文献   

8.
去年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诞生90周年纪念日。朱自清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扬州度过的。1921年,他曾被聘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的前身)的教务主任,从事中学教育活动。为纪念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爱国民主主义战士,扬州市教育局组织市区各校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先贤、教育后代的活动。首先由扬州师院吴周文副教授于11月5日向各校的语文教师、班主任等作了题为“知识分子的楷模——朱自清”的报告,继而各校掀起了“读自清文  相似文献   

9.
魂牵梦绕的讲台程翔从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深深地迷恋上了这块人生舞台。一晃13年过去了,忆往昔,一幕幕动人的景象犹在眼前。还是从《荷塘月色》说起吧。那时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篇文章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铃声一响,我精神抖擞地踏上讲台。我简单地介...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东海县人。幼年曾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曾在江苏、浙江的一些中学任教。朱自清上大学时就开始写新诗,中学任教时期也未间断诗歌创作。一九二四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他诗歌的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醒了的知识青年对光明的呼唤。一九二五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1.
<正>朱自清从6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散文 ,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很多。在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 ,除了鲁迅作品 ,朱自清的作品恐怕是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了。关于朱自清的散文 ,研究文章无以数计 ,但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第一是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味 ,第二是朱自清特别喜欢在他的散文中写背影。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教材谈谈我的看法。先说朱自清散文的女性味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女人》的散文 ,他在文章中借一位朋友的口说 :“老实说 ,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在路上走 ,远远的有女人来了 ,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一般 ,直攫过去。”作者不仅…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海州(今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父亲名鸿钧,字小坡,是个读书人。1903年,朱自清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名城,此地湖光山色,风物宜人,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培养了他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力,这对他散文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朱自清从小在私塾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后来在扬州上中学,1916年考入北大预科,1917年进入大学哲学系学习。上大学期间,他开始创作白话…  相似文献   

14.
初为人师     
从师范院校的中文系毕业,天经地义地得进中学任教。于是在一个秋日的早晨,我站在了讲台上,我的学生的对面,接受他们对一个青年教师的真诚问候。 终于告别了十几年高桌子、矮板凳的学生生活,开始领着两个班百十号初一“小豆子”走向鲁迅、老舍、朱自清的世界。对于角色的转变,虽不像《第二十二条军规》  相似文献   

15.
黄珞珈老师有一篇散文,叫《一串脚印一串歌》,文章说她怎样由一名大城市里的中学生变成打赤脚的农村知青,又由知青走进了大学课堂,最后定位于中学三尺讲台。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她喜欢唱着不同的歌。她唱的歌都充满了爱,爱北京景山上的红太阳,爱广阔天地的“小河流水”,“爱……,她心里盛不下忿和怨。于是她唱着“我爱这方多情的园地,我在这儿播种爱情”的歌词,在武汉市郊一所很小的中学开始了执着的耕耘。那是怎样的一种爱的投入、情的倾注啊!“有一则资料介绍说,朱自清先生逝世的第二天,在昆明,有一位学生问老师,老师你  相似文献   

16.
写给恩师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画就是三十八年岁月从你的额头流过流出深深浅浅的沟壑而你站立的姿势却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桃李满天下﹄不再是赞扬与夸张茶余饭后守着依然清贫的茅屋他们成了你百嚼不厌的口香糖写给恩师@曲宗宽$临沂兰山区半程镇中心中学  相似文献   

17.
讲台铸师魂     
我从小学的讲台站到中学的讲台,又从中学的讲台站到中师的讲台。讲台换了一个又一个,40年的讲台生涯,使我由一个只有中师文化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中师教师,而且步入了高级讲师的行列。是讲台这块熔炉,熔化了我的私心杂念,净化了我的灵魂,铸就  相似文献   

18.
岁月采撷着每夜的心情交织成本春夏秋冬依然是这曲折而反复的生命孤独地划过夜空日日不变的风景无法逃避的依然还会是你的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是现实依然无法逃避的是你今夜你在塘边听那渺茫的歌声暂隔你如期而至的命运读朱自清《荷塘月色》@陈小玲$广东广州东环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18岁这多梦的季节,自我感觉还是一脸稚气,就懵懵懂懂地执起教鞭,尝试登讲台的滋味了。从此,我便开始了清贫、辛劳、无闻融为一体的教师生涯。我秉承了父辈农民身上的热情与执著,在那一个乡村学堂里编织着未来的梦。曾记得,象往常一样,我上完课,漫步在回家的路上,回味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咀嚼着自己那入理入情入境的讲析,重温学生们那专注的神情……一股浓浓的喜悦之情飞上眉梢。啊 ,讲台,谢谢你,你让我口味到人生最高层次的幸福和快慰。  相似文献   

20.
赠一位老师     
你说教室就是火柴盒里面簇拥的每一根火柴杆都会点燃你说黑板是张稿纸每一t闽心跳都会有层次地铺展而我们此时要说讲台在这七尺的山甲角是你为我们鼓起启航的帆_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古原草文学社(234101)赠一位老师@杨飞$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古原草文学社!234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