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晓俐  陈秋光  王经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01+209-301,209
中山广场站~胜利广场站区间隧道的周边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情况,通过方案必选,工程采用浅埋暗挖法,系统介绍区间隧道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受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隧道塌方产生的情况时有发生,注浆作为隧道塌方处理与预防一项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本文以通渝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对注浆的目的及机理、方案选择与工艺选择的论述,对注浆技术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为注浆技术在类似复杂地质条件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黄治平 《科技风》2014,(6):179+182-179,182
工程地质分区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在隧道、盆地等城市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地质问题是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所以施工前做好地质勘探工作,查明水文地理条件,并做好工程地质分区工作,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提高工程的可靠性。本文以义乌市为例,说明了工程地质分区与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鱼洞山隧道区多阶段的地质勘察成果,以及隧道施工揭示的地质和涌水情况,对隧道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重新分析和总结,全面阐述了隧道区地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隧道的影响,为隧道的施工动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过江通道的不足已明显制约沿江和跨江发展,为缓解这一矛盾,过江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而搞好隧道建设的前提是工程地质勘察;以过江隧道的工程地质勘察为例,表明了在勘察要求较高、地层相对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多种勘察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查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是隧道设计和施工取得可靠依据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过江隧道的勘察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国良 《科技风》2012,(17):130+156
本文通过对长寿湖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依据洞段穿越地层的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等,将隧道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段.借签《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围岩分类方案,将各洞段围岩分为 III 级、IV 级、V 级.最后,对各洞段围岩成洞条件进行研究,可知长寿湖隧道开挖后围岩属于暂时稳定与不稳定情况.建议在坑道的开挖过程中采取承载支护和特殊承载支护等措施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209国道武川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位于大青山中低山区,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条件较复杂。桥梁、深路堑、高路堤较多,容易造成滑坡、路基沉降、路基水毁。这就要求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里给出了路线勘察、桥涵勘察、隧道勘察、旧路勘察的结果,为山区高等级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完整、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
肖华 《西藏科技》2006,(7):32-34
本文结合青藏铁路羊八井一、二号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理位置的特点提出了高海拔、特殊地质隧道的施工方案甄选要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与新建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八零特大桥有关的场地自然特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应用Gicad6.8与AutoCAD软件对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勘探与地质测试资料进行分析与画图。得到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及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代家坪隧道属于典型的软硬层状围岩隧道,其砂泥岩层性质差异较大,导致其层间结合力差,层理效应明显。通过对代家坪隧道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阐述了代家坪隧道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特点、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条件等方面,掌握了相应工程概况并进行了地层岩性总结,分析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性,并提出了相关工程地质评价;基于上述内容,以代家坪隧道V级泥岩段为工程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采用的台阶法施工工艺,进行层状围岩隧道施工工艺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施工工艺设计优化方案,保证安全施工,研究成果对类似隧道施工及相应支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地质地貌环境下如何进行良好的施工建设,是当今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而我国往往采用隧道工程既能有效的降低公路建设路程,同时也减少了对社会居民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各种各样的水文地质条件大大影响到隧道的建设施工。现如今,黄土地质下的隧道施工方法正在逐渐有效的研究和解决中,本文将对隧道工程中黄土地质施工展开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隧道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越岩溶区域。在岩溶隧道建设过程中,突水灾害时常发生,其突水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本文结合岩溶隧道现场施工资料,统计分析了深埋岩溶隧道突水模式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定量评估各因素对隧道突水的敏感程度,引入了层次分析法,建立隧道突水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对各层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对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影响因素中,不良地质、地层岩性和地下水位对突水的影响最大,三个因素权重之和占总权重的61.65%。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要提前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降低突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岩溶地区隧道工程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针对所存在的地质难题,提出了超前预测预报、信息化施工、安全设计的原则;注浆加固、超前支护及其它辅助措施等设计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新建南涪铁路梓里隧道为例,说明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方案。梓里隧道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隧址有丰富地下水、岩溶、煤层瓦斯、顺层偏压等不良地质条件,本文就这一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出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永昌隧道是我国目前在建的吉图珲客专膨胀岩地段的单洞双线铁路隧道,长2470m,地处东北严寒地区,主要岩层为具有中-弱膨胀性的砂质泥岩.根据已有的勘察和施工设计地质资料,介绍永昌隧道的自然地理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并提出一些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分析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指出供水水源方向,评价矿层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山建设提供相关依据.着重分析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7.
浅议岩溶地区隧道设计与施工要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岩溶地区隧道工程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针对所存在地质难题,提出了超前预测预报。信息化施工、安全设计的原则;注浆加固、超前支护及其它辅助措施等设计与施工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地质勘察资料,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期望在勘察阶段完全查明隧道全面的地质情况是十分困难的。根据地质勘察资料作出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常有发生,由此带来的隧道洞内坍塌、涌水、涌泥、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超前预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中,更有必要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和可行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粤西某石灰岩矿山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综合表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类型为中等~复杂,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类型为简单-中等,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类型为中等~复杂,剥采比较大。随着矿山的开采,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包括崩塌、岩溶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滑坡及泥石流几类地质灾害和粉尘、噪音及水污染。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至顺昌县高速公路A4标皂树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地质、地形情况、施工工期要求,阐述了隧道洞口地质条件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工艺等。我们在现场对于河谷、冲沟路段,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遵循"早进晚出,洞门零开挖"原则,应避免采用高边坡等防护形式,减少对隧道洞口原生植被的破坏,避免洞口土石方大面积开采,确保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固。本工程是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所取得的些许经验,希望能和同行们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在隧道洞口施工中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