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动尊严是《法哲学原理》尊严观的核心思想。在劳动尊严的前提下,黑格尔讨论了劳动尊严与人类尊严、等级尊严及个人尊严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劳动尊严原则与现实的矛盾。但是,他把直接自然的物质需要和物质生产劳动意识化了,把劳动的尊严稀释为理智反思和自由意志的尊严,他的劳动尊严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3.
尊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尊严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尊严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在学校教育中,尊严教育的行为主体应该包括校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成员。尊严教育是校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崇尚尊严氛围的教育;是教师赢得尊严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尊严感的教育;也是广大家长体验尊严共建尊严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尊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尊严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尊严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在学校教育中,尊严教育的行为主体应该包括校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成员。尊严教育是校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崇尚尊严氛围的教育;是教师赢得尊严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尊严感的教育;也是广大家长体验尊严共建尊严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面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历史情景,中国人民受尽侵辱而毫无尊严的生存状态,李大钊尊严观开始萌发并不断发展,为中国人民追求尊严生存的斗争指明了历史方向。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尊严思想、马克思主义尊严思想和西方人权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李大钊尊严观,其关于肯定人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安定国家秩序,追求个人解放与自由,关注妇女尊严等方面的思考,对当代中国尊严建设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尊严属性关系的逻辑归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尊严属性关系的逻辑归位来阐述个人尊严和政府尊严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此来论述尊严的目的作用和手段作用,来澄清和扭转人生格局.个人尊严的体现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权利,政府尊严是一种纯粹的工具权利,二者之间的本质意义都是为实现人类尊严而服务,从而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永刚 《林区教学》2021,(3):107-111
教师对教师尊严的认知偏差是导致教师尊严逐渐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对教师尊严的认知偏差有:过度重视外在他人的给予;过度追求经济收入的提高;教师尊严是一种普遍性尊严.对教师尊严的正确认知应是:教师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统一;教师尊严的获得在于对教育使命的坚守;教师尊严是一种获得性与差异性尊严.  相似文献   

8.
实现人民梦,根本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尊严。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尊严是实现人民梦的价值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实现人民梦就要敬畏和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道尊严、人品尊严、人格尊严、人权尊严。  相似文献   

9.
尊严如火     
尊严如火,它可以燃烧掉一切自卑.若人没有了尊严,就像树失去了根,河失去了源头,即使活在世上,灵魂却早已死亡. 尊严贵重如金钱、权力,甚至生命.人有了尊严,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成功.尊严是成功之本,是信念之源.有了尊严才有成功.我并不想否认失去尊严就一定失败.但我认为,为了成功而牺牲尊严,当"成功"与"尊严"的失去画上等号,那么这种成功不要也罢.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尊严和人权是法律中的核心概念,是权利来源的根基。康德被誉为尊严大师,他的学说为尊严进入法律文件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传统地位、神性、天赋权利尊严学说的批判,康德把尊严奠基在自在目的本身,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而拥有尊严。然而,康德并没有对人类中认知能力欠缺的边缘群体是否享有尊严进行直接论述,后世因此对康德目的尊严学说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其学说再解释可知,康德的理论为每个个体尊严的享有提供了一个普遍、平等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儒家尊严有四个来源,分别是天道、名位、德性与权利。儒家尊严首先源自于天道对每个人的赋予。儒家的天命论、性善论、人为贵论都肯定人的尊严。儒家的名教价值体系给予君主、儒士、妇女以名分,进而获得了各自的尊严,乃至于用名讳维护尊严。儒家的德性论则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君子人格、圣贤文化等角度确立了人的尊严。儒家赋予父母、夫妻、民众以权利,进而演化为尊严。儒家尊严可以归纳为主观与客观双重维度,自尊与受人尊敬都是尊严的必要条件,而耻辱感则是人们维护自身尊严所要极力避免的禁忌。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尊严一词在2010年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而本刊第4期的评论员文章《教师与尊严》也引发了不少老师的共鸣,他们纷纷向本刊投稿,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育中的尊严展开了议论。如佐斌老师从对尊严的解读出发,呼唤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张爱国老师则具体谈到如何以法律法规的落实、尊师重教美德的弘扬以及科学的管理来维护教师的尊严;罗晓燕老师联系温总理对尊严的第三层解释,呼吁在学生成长中保护其尊严;刘力丹老师则倡导一种有尊严的校园生活。请读者朋友继续来稿发表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说到尊严,其实有很多种,有个人的尊严,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件我亲身经历的有关我个人尊严和国家尊严的事儿。那时我正上二年级。一次,我上公共卫生间,刚跨进门,两个高年级的学生就把我堵在墙角,让我抱着头,蹲在墙南唱国歌。我当时非常生气,  相似文献   

14.
【阅读导引】何谓尊严?《辞海》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就无法与别人平起平坐,一个没有尊严的民族,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一个人需要尊严,一个民族也需要尊严。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度,  相似文献   

15.
尊严是一种普遍的人权,是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无法剥夺的永恒的普遍权利。建立尊严的平等性是建立公正、平等、宽容社会的基石。虽然有尊严的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以官僚强权践踏普通教职员工尊严的情况在安徽高校治理中依然存在。面对不容商讨的官僚作风,我们需要捍卫尊严的圣洁性,坚守尊严不可讨价还价的底线,以民主管理,公正、人道的高校治理理念,宽容的心态等善治理念捍卫普通教职员工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每天都有或大或小的事情发生,人们在这些事件中也或多或少地表现了一定的心里趋向。在伦理学视域下,人心对尊严的向往表现出不同的态势。伦理与尊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自己内心向往的尊严以及社会他人赋予的尊严有何区别,关于尊严平衡以及怎样得到尊严,都是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人的尊严既包含着人的人格尊严,也包含着人的身体尊严。但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强调理性精神上的人格尊严,而忽视了人的身体尊严。女性身体所拥有的固有尊严和价值总是被人们刻意地压制、贬低甚至诋毁。人的主体性决定了女性身体的非客体性及其尊严的独立存在,女性只有获得身体尊严才能真正实现其人格尊严。切实维护女性的身体尊严不仅是一种道德理念,更应是具体的法律实践。在法律上,衡量女性身体尊严受到侵害的实质标准是其身体沦为客体物。  相似文献   

18.
职业尊严与从业人员的个人感受密切相关,教师的职业尊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心理教师的职业尊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学校和个人等方面。心理教师要提高自我职业尊严,决不能仅仅依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应从自身出发,寻找自我职业尊严的源泉和内在动力。本文探讨了提高心理教师自我职业尊严的四个要素:职业认同感、工作主动性、学习自觉性、心理复原力,呼吁心理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自我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19.
尊严,是人的高贵性的体现。实现人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执着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因子。本文从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尊严的内涵入手,对影响人的尊严实现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尊严的实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身体有尊严,但教育却忽视了人身体的尊严。教育通过使身体与尊严隔离、让身体疲惫常态化、把身体工具化等方式来侵犯身体的尊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价值观对身体的贬低、学生面临挥之不去的烦恼、学生无法自主决定其命运、教育中具有权力主义的色彩和教育再造了尊严的概念。身体尊严在教育中的实现需要教育满足学生身体的基本需要,倍加呵护学生的身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尊严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