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愁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曾吟诵过这样一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是古人少年无愁要强寻,而我们这些跨世纪的少年,却早早就品尝着“愁”的滋味,这不  相似文献   

2.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著名词作。少年时代,不谙世故,没有愁却强说愁,如今饱尝人生艰辛,愁思满腹,却反而“欲说还休”、“言不由衷”,这是为什么呢?联系作者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我们就可以看  相似文献   

3.
李宪芹 《现代语文》2007,(7):17-11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忙碌的人世,已使我们不再单纯:小学愁作业,中学愁升学;而今窗外,虽然枫叶依然艳红,阳光依然灿烂,但儿  相似文献   

5.
丑奴儿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全宋词》  相似文献   

6.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似文献   

7.
(宋)辛弃疾 《学苑教育》2020,(4):F0002-F0002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赏析: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相似文献   

8.
大家好!我是演员,演了四十年的戏,当我—上场看到各位,我马上有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因为各位都是头角峥嵘的年轻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无形中就感觉到这首词,就好像我们大家共同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9.
丑奴儿·书博山①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②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③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④。,欲说还休,却道⑤天凉好个秋⑥。  相似文献   

10.
愁是什么? 愁是心中有无限事时在纸上乱画的图案;愁是闲来无聊时注视的树叶上落下的雨滴;愁还是霸桥送别时渐渐远去的背影……愁究竟是什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相似文献   

11.
天凉好个秋     
秋高气爽,云淡风清,这是一个美丽多情,富有诗意的季节。 她比春,多了几分妩媚和成熟;比夏,添了一丝宁静和高雅。流芳百世的名句由此情而生:“少年不识愁知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12.
最早背熟的一首词,是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时就有些半懂不懂,上层楼就会有愁?就能够写愁?到底是什么引起词人如此愁绪呢?每当我自己登上家乡并不高的小山,除了有急迫的愿望在密密麻麻的楼群中找到自己的家,便是这些问题不停地  相似文献   

13.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似文献   

14.
题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宋)辛弃疾现在可算得上一年中的最佳时节。秋高气爽,让人的心情不由得畅快起来。然而有道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走在街头,偶尔一阵瑟瑟秋风迎  相似文献   

15.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尽尝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这首词看似单纯,内容却耐人寻味,写愁说恨构思巧妙,独辟蹊径,技艺高超。吟完全词,自可感到,词的上阕起句就不同一般。明明要写忧国家忧民族的深愁,起笔却就是不提愁,说“不识愁”。辛弃疾真的“不识愁”吗?这不可能。在辛弃疾出生前的十三年,中原沦于金人统治,他的家乡也被占领。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国难当头,面对国土沦陷,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的情况他不会无动一衷。他不是“不识愁”,而是对深仇大恨理解还不够深刻,人生的经…  相似文献   

16.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满腹的愁情 ,不知怎样诉说 ,只得打个哈哈 :天凉好个秋。不能直抒胸臆 ,而是换一种表达方法 ,这和“以景结情”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景结情 ,顾名思义就是以景作结 ,借景抒情。“景”在结尾 :或一篇之结尾或篇中一段、一个内容之结尾。“以景结情”在诗歌中运用得较广泛。“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  相似文献   

17.
最早背熟的一首词,是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时就有些半懂不懂,上层楼就会有愁?就能够写愁?到底是什么引起词人如此愁绪呢?每当我自己登上家乡并不高的小山,除了有急迫的愿望在密密麻麻的楼群中找到自己的家.便是这些问题不停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而同时萦绕心头不去的那首《登鹳雀楼》读来的味道却是迥然不同。同样是登楼,为什么在不同的诗人这里却是有不同的情绪呢?楼上又有怎样的风景触动诗人敏感而细腻的神经呢?  相似文献   

18.
高三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上大学强说愁。而今尝尽各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大学好个梦。高三,究竟是什么滋味,我们不妨听听过来人是怎样品味他们的高三的。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也许当时的少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也或许是由于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变迁,一件件苦恼的事情都留  相似文献   

20.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每每谈到青春的话题,或多或少总会带着一丝忧伤而沉重的气息。有人会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