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不论教师课前准备多么充分,都可能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尤其是气氛活跃的课堂,出现“意外情况”的频率会更多。这些“意外情况”处理不好,就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马春燕 《辽宁教育》2008,(10):36-36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在教师预料中的“意外”,而这些意外往往会弄得我们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我觉得作为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昀 《成才之路》2014,(8):57-57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的,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在学生方面会出现游移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现象,也就是说发生了“意外”。出现这种“意外”现象怎么办呢?一些年轻老师开始时会惊慌失措,继而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回来,把学生再引入事先设计好的轨道。有经验的老师却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尽可能地充分地利用这“意外”--课堂生成资源。其实他们在教案编写时就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一旦发生了“意外”,他们就会把这些“意外”当成课堂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能否处理好课堂生成资料,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地驾驭好一些“意外”的生成,适时地引导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陈艳萍 《湖南教育》2005,(23):35-35
理想中的教学设计总是根据预设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但真正的课堂教学并不一定都会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前行,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惊喜”。那么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惊喜”呢?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技巧了。如果教师能随机应变,顺势而行,课堂也就一帆风顺,精彩纷呈;如果教师仍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课堂便会呆板僵化,了无趣味。最近笔者听了一位数学老师执教“100以内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颇生感慨。应该说这位教师做教学设计时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是合理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规定教师分三个…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过程中,除了“备学生”和“备教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本文的动态语言资源,这些资源只有教师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教学资源。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建设灵动的课堂?一、把握偶发事件资源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精彩的“意外”,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这些“意外”,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锦上添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教师上课前都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在课堂上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教师预设方案的时候,“非预设性教学”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要特征。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也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盘活这些课堂资源,那么“意外”就能演绎成“精彩”。  相似文献   

8.
教师上课前都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在课堂上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教师预设方案的时候,“非预设性教学”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要特征.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也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盘活这些课堂资源,那么“意外”就能演绎成“精彩”.  相似文献   

9.
陈瑞观 《学子》2014,(9):31-31
语文课是一出舞台剧,教师是总导演,精心策划每一堂课。由于“小演员”天马行空的思维,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若教师能在课上能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化解这些“小插曲”,反而能使舞台剧熠熠生辉。一、“借尾巴”的讨论课堂 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富有个性的小学生,他们的脑海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正因为他们充满想象,富有创造力,所以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始料未及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难免有一些意外情况,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冷静“出招”驾驭课堂,将课堂意外转化成教学中的资源,成就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是生动而丰富的,其中包罗万象地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为了让预设的教学资源随机生成,为了让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获取知识,教师可谓煞费苦心。然而,课堂中有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地处理,让意外不是成为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而是成为促进教学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合作探究”。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教师教案设计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会使教师感到手忙脚乱,但有时,正是这种“意外”为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高芳 《教育文汇》2007,(6):39-39
开放、真实的课堂不是教案的精确复演,随时会出现“意外”。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地整合课堂“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4.
唐伟君 《教师》2013,(32):39-39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但学生的参与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教师预设的框架,带来让人措手不及的“意外”。教师要善于捕捉一些课堂“意外”,巧妙地引导点拨,让它成为教学的亮点.给我们的课堂创造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上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事件发生,此时教师的反应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以及课堂效果。如何面对突然而来的意外,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意外”的出现不一定是坏事,也可能会带给师生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不同于一般情况、不符合预测的"意外数据"。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教师常见的反应有三种:置之不理、束手无策、懊恼不已。在这部分教师眼里,课堂意外就意味着教学  相似文献   

17.
沈艳 《广西教育》2013,(1):16-16
我们的课堂教学时常会出现"意外",对于这些突发情况,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巧妙化解。如果教师对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视而不见,不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累及课程进度,使整堂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影响教师个人的威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处理课堂意外生成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处理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处理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要把握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吴美华 《考试周刊》2010,(23):221-22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封闭的系统,而是多维、开放的系统。教学过程也不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而是师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会随时出现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的“课堂意外”。那么,如何关注这些节外生枝的“课堂意外”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备课除关注教材,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要以多备应多变,随时准备重新调控课堂,实施课堂教学的“二度设计”,有理、有节、有效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下面举几个课堂意外情况处理实例, 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