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导致不同产业之间技术性进入壁垒逐渐消失,使不同产业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使不同产业间的技术边界趋于模糊,最终导致产业融合产生。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基础,产业之间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尤其宽带技术的成熟,为人类日益增长的通讯需求造就了一个横贯全球的新兴产业———VoIP产业。为了使公众对这一产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为政府部门产业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1)分析了VoIP产业形成的四个动因;(2)立足于哈佛商学院产业演进理论,得出了VoIP产业属于激进性产业演进轨迹的结论;(3)在辨析VoIP产业与NGN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VoIP产业未来的融合趋势模型。最后对比了我国同美、日、韩等国VoIP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科学管制研究等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技术是在产业语境中,按照特定的产业要求被重构为具有一种社会实践功能的复杂技术体系.产业技术扩散是一个知识转移的复杂过程,但并非是简单的复制或移植,而是一个技术-社会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重构的过程,即在扩散的知识场域中实现产业技术与产业语境的相互重构,生成具有地方性的新的产业技术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产业的发展会伴随着技术群体分化现象,其是否影响产业的创新扩散受到理论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技术群体分化的内部凝聚性和外部桥接关系两个维度,借助层次回归分析模型和网络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智能手机行业的产业技术群体分化对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群体分化是产业发展的常态现象,技术群体的动态演化是塑造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技术群体分化对创新扩散没有明显直接影响,而技术主体结构嵌入则会直接影响创新扩散;技术群体的内部凝聚性和外部桥接关系在技术主体结构嵌入与其创新扩散之间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卡脖子”技术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研究光刻技术扩散与动态演化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引文网络,并通过局部向前搜索、局部向后搜索和关键路径3种不同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来描述光刻技术知识扩散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光刻技术动态演化的阶段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德先发优势明显,光刻技术的扩散由台积电、阿斯麦等大公司主导;技术发展前期,主要侧重器件制造和工艺的改进,而在后期则注重光刻材料的研发,从2015年开始技术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EUV光刻胶材料;与全球范围内光刻技术扩散趋势相比,我国进入光刻领域较晚,技术扩散能力不强且尚未出现在技术扩散主路径中。本研究从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光刻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和特征,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决策支持与经验依据,以期对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锁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回顾外资技术扩散途径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文章从技术扩散行为主体的角度,即技术的供给方、需求方和中间渠道三个方面分析了外资技术扩散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对武汉光通信产业链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外资技术扩散,加快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产业融合--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产业融合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它将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深刻变化。产业融合是一种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丰富了传统的产业创新理论。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产业和企业的融合必将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进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推动产业融合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和发挥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打造高水平城市群,基于产业复杂网络视角提出赋权区域产业技术流树(RITFT)模型,并基于RITFT对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扩散结构机制与创新协同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区域产业技术相关度测量系数,在产业技术流网络(ITFN)基础上提出RITFT建模原理及方法,构建中原地区RITFT,并从干流、支流等产业技术流分布特征上揭示中原城市群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核心结构机制;进一步基于对个体产业承载、中介与扩散的基础效应和技术外溢、吸收强度与乘数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原城市整体技术扩散协作效率较高,产业创新存在省内大协同、区域内小协同及空间支撑互补性强等特征.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应不断强化区域创新政策供给、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新型的产业创新治理体系,打造区域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齐园  张永安 《软科学》2016,(11):54-60
以北京为样本,基于三次产业PM2.5排放数据的研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结构演变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减排效应来源于三条路径:调整高能耗部门的直接减排效应;高技术化的工业结构升级产生的间接技术减排效应;以中高技术产业规模增长促使经济增长与PM2.5排放脱钩,产生的规模减排效应。基于样本三种情景下的工业结构演变效应,提出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与PM2.5排放演变的三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12.
产业融合中的企业战略思考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聂子龙  李浩 《软科学》2003,17(2):80-83
产业融合是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浪潮。产业融合有其根本原因(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与直接原因(各种技术创新及其基于信息网络的整合)。产业融合因为有着动态复杂多变及产业界限模糊不清等特征而给企业带来战略设计的诸多困难,企业必须密切关注技术创新及技术的组合,预测产业发展的动态,并且充分参与产业群聚区进行合作集成式经营,才可能在产业融合中实现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与过程的产业融合形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奇春  和金生 《软科学》2012,(3):1-3,14
在现有产业融合分类基础上,从静态的产业层次和动态的融合过程的视角,对产业融合形式进行分类探讨,以期为产业融合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相关产业政策制定进行基础性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产业结构演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转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大气环境产生了影响.本文根据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及技术效应建立模型,利用重庆市1999-2008年22个工业行业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结构效应对于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所起到的影响有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主要归功于政府环境政策强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大气环境的改善逐渐显现.重庆市应重点加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高污染排放行业的治理及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产业的不断演进,并伴随着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组织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战略价值的组织形式,是不同于市场和企业组织的网络治理形式,同时它也被视为一种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顾客要求,传统的企业组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企业间组织则是解决组织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有效战略之一。分析了企业组织间的信任机制,以及在信任的基础上,企业组织之间得以交流、学习、合作,最终达到企业组织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各种范式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收集各国发展的历程及制定的发展计划,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计划的影响分析,评价国家计划及现有制造范式的先进性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创新理论归纳对制造业发展最有促进作用的国家计划及制造范式,并对现有制造计划及范式的发展提出建议。从而获得完成清晰的制造业发展路线,为国家及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正从记载和反映社会热点的一种传播工具逐步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从科技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入手,采用基于公众影响度的分析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利用一系列公开数据对国内3家科技新媒介进行比较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为相关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给出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形态演化阶段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基于产业集群显现阶段的特征、机制与绩效表现等方面,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态界定的多样性正是产业集群持续演化不同阶段的"快照"。本文根据复杂系统演化的分析思路,提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阶段分析模型,揭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四个阶段形态,并指出集群政策的核心在于促使产业集群自组织向更高级的阶段形态进化。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绩效的产业分布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EA两阶段模型来分析产业创新活动在各阶段的转换效率及其演化规律。结果显示我国产业整体技术转换效率较高,经济转换效率偏低,单纯增加科研投入并不一定能增加科研产出和提高经济效益,创新能力高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带来经济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