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助力农村教育,提升国民整体文化素养,是精准扶贫内容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工作。十八大以来,教育扶贫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精准扶贫,教育先行。目前,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在信息时代,教育应该更加智能、更加高效,借力互联网技术,探究农村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农村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梳理学者关于我国的贫困特征、扶贫模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理论研究的不足制约了研究质量,关于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价值取向的研究是扶贫政策研究的薄弱环节,如何在农村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中体现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使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更好的引导农村扶贫工作,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贫困的关系研究脱胎于经济与文化视角的反贫困理论.教育与反贫困研究的历史奠定了教育扶贫的基本思想,指出了教育与贫困在市场结构、人口素质、文化资本、社会政策等四大要素上的关联.我国教育精准扶贫还存在资源配置难优化、数字鸿沟难弥合、贫困文化传递难阻断、扶贫治理模式难转变等突出问题.结合历史研究中的四大要素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框架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开掘了新路径,二是为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开辟了新渠道,三是为消除贫困亚文化复制功能创造了新方法,四是为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注入新力量.运用"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具体路径包括:"互联网+"改革教育供给,优化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互联网+"激活信息红利,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互联网+"提升文化资本,消除贫困亚文化的复制功能;"互联网+"促进多元参与,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教育扶贫是扶持教育的贫困,如在贫困地区建设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改善教育教学条件,配备教师,稳定教师队伍,资助贫困家庭的学生等,也就是在精准扶贫中贫困地区的学校是被扶持的对象。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从农村牧区学校的视角探讨如何参与脱贫攻坚战,让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积极发挥"扶志"和"扶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农村教育》2008,(12):F0002-F0002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主办,盐城师范学院承办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扶贫在我国学界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30年来,关于教育扶贫的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稳定发展和深化开拓三个阶段,研究的主题涵盖教育扶贫的内涵与价值、教育扶贫的主体与对象、教育扶贫的内容与方法、教育扶贫的进展与问题、教育扶贫的原则与策略等。上述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未来的教育扶贫研究需要深化教育扶贫基本理论的构建,拓宽教育扶贫研究视野;重视教育扶贫过程研究,把握教育扶贫未来走向;强化教育扶贫系统研究,探寻教育扶贫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20,(1):21-24
党中央国务院指出,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文章从精准扶贫的视域来阐述农村教育扶贫,指出要充分认识农村教育扶贫的意义,当前扶贫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是贫困人口素质不高、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备,提高教育扶贫的效果应创建"全覆盖、宽领域"教育模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健全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服务体系、完善学校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主办,盐城师范学院承办的《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国农村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30-31日于江苏盐城师范学院举行。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过程,扶贫帮困也是其应有之义。教育扶贫首先是通过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和一体化均衡发展,消除农村学校及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设施等的办学之贫和乡村孩子上学困难之贫,然后是通过教育扶志气、知识、能力之贫,扶文化和经济之贫。教育扶贫及其扶贫教育既有教育的普遍性作用,也有明确针对性的特殊价值;直接目标是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终极目标是教育现代化目标,在某些层面也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直接、精准对接,使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加快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如期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扶贫资金在逐年增加,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也在逐年减少,但随着贫困标准的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却在不断减慢,扶贫效率渐低。本实证研究显示,初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可促进农村扶贫效率的提高,其中中专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对提高农村扶贫效率的实际贡献值最大,贡献值其次的是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教育反贫困政策的完善,提高农村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贫困是人类的大敌,是全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贫困与反贫困的斗争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问题。因此,反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使命。一、贫困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贫困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其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的状态。贫困现象在 18世纪以前并不引人注目,当时世界各国生产力水平也较低。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开始拉大,贫困现象作为社会问题也开始受到了重视。贫困是一种社会状态,这种状态得不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职教与扶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我们国家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工作的努力 ,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8年的4200万 ,并向世人宣布2000年中国将再解决800万人脱贫问题。我们既为之高兴 ,为之振奋 ,但是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因为脱贫后的地区农民致富的道路还很长。如何巩固扶贫成果 ,如何拓展扶贫成效 ,如何在脱贫地区营造一种新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氛围 ,提高脱贫人口的综合文化技术素质 ,形成一种教促富、富促教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仍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本文仅从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切入口 ,从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8,(4):94-96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教育脱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农村教育扶贫是"扶教育之贫"的目标性指向,通过确定农村教育可行能力维度多方共同研制贫困识别标准,从个体与学校层面确立精准帮扶措施,制定教育扶贫对象监督评价机制,以期实现教育脱贫。  相似文献   

16.
17.
这是中国小学数学教育近20年发展的主要特征:(1)新的进步主要源自一线教师的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2)教师专业水平的普遍提升,关注点已由教学的显性部分转向了更深的层次;(3)人们已形成这样的共识: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举措。文章围绕扶教师之贫、扶学生之贫、扶家长(贫困群众)之贫三个层面,从信息化助力的视角讨论了面向乡村学校教师提能、学生保学、家长(贫困群众)再教育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教师提能,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家长(贫困群众)接受再教育的路径、方法与策略。在后扶贫时期乡村振兴衔接中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中国小学数学教育近20年发展的主要特征:(1)新的进步主要源自一线教师的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2)教师专业水平的普遍提升,关注点已由教学的显性部分转向了更深的层次;(3)人们已形成这样的共识: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