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先来 《考试周刊》2012,(84):166-167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虽仅一字之差,但羞之千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本源作用,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是目前应试教育下我们广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大部分家长、学校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错误的偏执的,、在大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今天,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消除教育即生活的片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刘建英 《教师》2010,(10):122-123
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时代背景不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针对教育的施者即整个教育体系,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多的针对受者即普通大众。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改革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更具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生活教育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生活教育”源于人类文化积淀,它的主旨是满足生活向前向上发展的需要,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当前的发展要瞄准解决生活与教育中的现实和重大问题,立足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创品牌;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要以生活教育运动为基础; 生活教育运动是教育工作者在生活教育理论启发下自觉参与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运动,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开放性、创新性、整体协同性。  相似文献   

4.
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反映出其对于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活即教育”内涵的探讨,阐明了其与“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以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坚持活动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人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又将这一命题颠过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很强调真实、生活的今天.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笔者拟从其相似性、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资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映云 《教师》2011,(30):13-13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且,材料的选择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有一节课,让我受到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郝庆花 《化学教与学》2011,(11):24+17-24,17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那么,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和实施这种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在此谈谈笔者的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9.
刘金玉 《班主任》2007,(2):36-37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确是如此。不信,请看:一、“洗碗”与“教育”吃完饭,必洗碗,这是常理,否则,时间长了,碗里会生出细菌,即便洗,也是难以洗净,必须借助清洁球等硬性“抹布”,这对碗来说,是一种可怕  相似文献   

10.
70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睿智地提出“生活即教育”。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秉承了陶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注重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们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于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那么,生活应该秉承一种怎样的态度,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11.
王艳红 《教师》2008,(23):8-9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应该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每个人切实的经历,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而担任多年斑主任工作的我,在带班过程中确实体会到: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家长大多比较关心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脱离了生活实际,大多学生不辨五谷菽麦,不会料理生活,不知生活艰辛,不解父母艰难,不管他人感受。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吹牛皮、讲大话,  相似文献   

12.
黎君 《生活教育》2011,(5):31-3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原理共同构成。在现代社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仍然充满时代的气息,对推进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创新教育体系都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现有80个陶行知思想实验学校,在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上,做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作为一个在农村默默耕耘了数十栽的物理教师,我对这两句话体会颇深.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信息的了解与理解远不如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知,如何开发好生活资源对我们的物理课堂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物理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宝贵的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应当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既面向生活世界,又面向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15.
徐艳萍 《英语教师》2023,(17):176-178
介绍“生活即教育”理念及其教学价值。分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例,探索“生活即教育”视角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策略,即不断拓展学习渠道,理解并实践“生活即教育”;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词汇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的词汇作业,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活     
杨伯恒 《生活教育》2011,(11):31-33
生活的本质即生性的激活,教育生活是新知识、新观念、新能力的演练基地,对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是当今教育引导学生的正确生存方式,生命的呵护,生长的过程,生涯的持续。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人与教育生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活相分离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提出要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关注儿童生活中的个体经验增长,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接受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生生活需要,课程内容要融入学生生活体验,课程实施要整合学生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富于时代特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中突显了“生活即教育”观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也为教师提供了了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体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此强调将课程实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结合,把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儿童,目的是使道德教育不再是虚假的欺骗,促进学生全情参与,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杜威遭遇的早年生活危机与早期学术冲突构成其发展一种“非二元论”教育哲学的“本能力量”,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实验可视为这一教育哲学形成的先导。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以“教育即生活”为核心的三大教育命题,其中教育与“生长”“生活”“经验”相互交织,形成整体性、连续性、交互性等内涵特征。陶行知、陈鹤琴批判继承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社会情境分别提出了“生活教育”“活教育”理论,深刻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与平民化进程。“教育即生活”对当代幼儿园教育的启示在于:一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给幼儿提供整体、连续、交互的儿童生活;二是从具身认知到直接经验,推动幼儿经验的持续改进;三是“安其所,遂其生”,成就幼儿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