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学流程:师:同学们,每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抬头仰视苍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涌现出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呢?  相似文献   

2.
《古井》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村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凉可口,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络绎不绝。这口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本文写作特点,笔者提以下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苏教版小语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一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研,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这一课以读为主线,紧扣“整体感知——研读感悟——积累迁移”这一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功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读书实践,并从中受到情的感染,理的洗礼,美的净化。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对此把握得适当与否,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应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本文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繁星》为例,谈谈我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如何构思并突破文中一些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以全新而富有魅力的姿态,把学生最大可能地引领到新课程这个神奇的领域中,而又非“花拳绣腿”过空招,这是新课程实施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思路引导下,以“共鸣”为课文与学生间的桥…  相似文献   

5.
1.在期待中“倾听”本。 师:今天我们来学《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同时要向更赢学一招推理的本领,来破这个“惊弓之鸟”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线索。 师:对。我们先找等一条线索:更赢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自读后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周桂生 《湖南教育》2003,(17):38-38
《安塞腰鼓》是选入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孙建锋老师就致力于语文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他上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课。他的课底蕴丰厚、灵性丰盈、智慧丰赡。特别是他诗情演绎的“对话”教学不但为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所称道,而且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历程中有意义的珍藏。实践的同时,他写出了不少有关对话教学的论文,著有《享受语文》一书。他的文笔轻灵睿智、哲趣横生、美轮美奂,能够催生读者的思考与感悟。由是,让我想起了“十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话。  相似文献   

9.
陈莉  陈洁 《云南教育》2004,(26):37-3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陈莉老师执教该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与雨点一起体验池水的平静、溪流的缓慢、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并能以课文为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0.
11.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3,(25):33-3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科普小品,讲在河坡上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村民为了日子过得舒坦,肆意砍伐树木,导致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这个故事警诫世人要爱护草木,不然将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一、实验导入,突破阅读难点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在一夜之间被洪水卷走的,其直接原因是当地人民滥伐树木。过渡砍伐为何会引发洪灾?弄清两者的因果关系是正确理解课文的关键,而课文又未作详细说明,这就成了学习难点。不妨在阅读课文前安排如下实验:实验1,教师出示一个装着沙土,上面用“草坪”覆盖的长方形玻璃槽——模…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从这一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创设的生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才能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于这些必须清楚而我们却思考得很少、领悟得不透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作出了极好的回答。仔细研读,便不难发现通篇蕴涵了这样的思想;一是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回归了“语文”这个本体;二是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凸显了“学生”这个主体。对此,我们可以从“课标”中出现的几个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滕卫平 《云南教育》2002,(28):35-36
《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歌颂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这首诗,可以紧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多线开展,了解长征过程中的重点事件,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抓一点,悟全篇这首律诗共四联,后三联是围绕第一联展开的。教学时,可把第一联作为切入点,对全诗作整体感悟。1.观影汇报,形象感知。由于全诗包含的历史事件较多,学生单从文字上很难进入诗描绘的意境,这就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15.
至于为什么要用"冰心"为笔名,作者在《我的文学生活》一文中,作了如下说明:"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  相似文献   

16.
语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采取的方略是“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实施的步骤是“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三个环节,探究的关键是“拓展思维空间”,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阅读质量”。本试图对《咬嚼字》一来一番咬嚼字,谈一谈语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7.
陈颖 《云南教育》2002,(25):35-35
《挑山工》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先写“我”在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的登山路程比游人长,但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于是产生疑问,然后写“我”与一位挑山工相遇的情况,通过交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后写“我”从泰山回来后,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一直挂在书桌前。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篇课文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可安排以下环节导读课文。一、整体感知挑山工的形象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赞扬了挑山工坚韧…  相似文献   

18.
曹阳 《小学教学研究》2004,(1):10-10,3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语言积累,自第二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一教学内容。每单元的成语数量4至12个不等,一般按组词格式或词义编排成押韵成语歌,朗朗上口,便于读记。但由于这些成语都是抽象出示,缺少相应的语境,有的还相当冷僻,给儿童的记忆带来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适当的形式帮助理解,促进熟记。一、课前自学感悟倘若仅仅是靠课堂上机械背诵或教师讲解词义,记忆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所  相似文献   

19.
20.
《嫦娥奔月》(苏教版第九册)是一个占老却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故事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牛不笔药升大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