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 《学苑教育》2012,(12):56-57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素质教育不以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应试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侧重于学生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研究的努力目标是“数学素质教育”。数学素质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上。中学数学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能力。那么素质教育如何走进课堂?今天,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金钥匙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生物教学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开展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创新。课堂创新是教学  相似文献   

4.
高考改革应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发展,教育部为此推出了“3+X”高考改革方案。高中物理教学要适应“3+X”高考的要求,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关系高考“3+X”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要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些教师仍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创造能力的培养,重积累轻运用,考什么教什么,这种做法有违“3+X”改革的初衷。事实上,素质教育与高考并不矛盾。一个应试能力强的人,不一定素质高,而一个素质高的人,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竞 《教育探索》2000,(12):28-28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别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都是传授知识,但两者却有极大的差别。第一,应试教育把所传授的知识当成现成的、给予的东西,当做学生一旦熟记,就可以在未来人生中应付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素质教育从一个前提出发,即随着科学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学生从原有的自然状态提升到理性的存在状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自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培养一种自觉的创造力,而这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第二,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全面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因而很想就“语文教学与素质培养”这个话题,结合自己十多年从事语文教研教改的实际谈几点意见。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要实现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善观察、勤思维、会表达、能应用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单纯培养一些满腹经纶又毫无主见的“书袋子”。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并以此为突破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在实践…  相似文献   

7.
当前 ,农村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知识的教育中 ,只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恐怕是导致学生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一、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首先 ,必须转变观点 ,宏观实施素质教育 ,构建素质的运行机制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  相似文献   

8.
阐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并提出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思维,把学生培养成与社会相衔接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学校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系统传授知识也主要是通过课堂进行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更多是通过课堂实现的。可以说,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体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当我们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的时候,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操作问题也必然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在理论上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分析得非常清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不仅教和学的双方难以突破应试教育的习惯樊篱,也难以完全否定“应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并非易事。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结合在一起。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培养并不矛盾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只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双基目标不再是唯一目标,但仍然是教学中必须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应该认识到应试能力培养同样重要。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进行学习、工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目前广为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规,已是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害极大.我们把它的诸多消极作用归纳为以下十大弊端.一、“应试教育”鼓励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智育被当作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体育被置于从属地位.德育被当作为智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手段,从而导致德育内容狭窄和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倾向.体育也失去了自己的真正目标,仅被作为调节繁重的学习生活的手段.美育受不到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则普遍处在被排斥的地位.二、“应试教育”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其智育的目标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份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 ,一个坏教师奉献真理 ,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 ,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 ,把学生获得知识作为终点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重分数、轻能力的做法 ,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认识。  一、利用学具 ,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数学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典…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那么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把思想端正过来,认真研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从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能够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实现二者真正的转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如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这一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主要甚至于唯一的教育目标,这显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要…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15.
庞慧 《新疆教育》2013,(9):58-58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提高语文教育盾量。  相似文献   

16.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适应这一要求,历史教学中,就要以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和发展技能为目标,变“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那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区别如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简单探讨。一、在教学任务上──从教书到教书育人的区别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者,其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以灌输式或划题式的方法来落实历史教学目标,单纯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  相似文献   

17.
生物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生物教学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实验也主要是验证性的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开展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创新。课堂创新是教学创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 ,这次改革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源泉 ,创造型人才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曾有学者提出 :“创造教育必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1 ] 创造教育、创造型人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 ,争取高分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造成学生课业…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和全体的教育 ,它主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主张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形成个性 ,它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依据 ,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而“应试教育”不把学生当成主体 ,而把学生当作应试的工具 ,扼杀了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能力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教育观念不适应今天社会的发展 ,但仍然在影响着学校教育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新的社会观念 ,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 ,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 ,才会产生出来 ,…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