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特殊历史时期下的产物。近代以来内忧外患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云南边地的各少数民族得以从文化上融入正在形成的近代民族国家,而教育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现结合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民族教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力图发掘民族教育中的英文教育踪迹,为未来云南边地民族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2 0 0 0年关于教育问题 ,2 0 0 1年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讲话之后 ,于去年 9月 8日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又就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讲话中关于教育创新的论述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它再一次吹响了新世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冲锋号。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振兴 ,要发展就要用新思维来应答新的历史提出的新问题 ,没有创新的答案 ,只会步入后尘 ,就会导致民族的落后。从历史上看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它是一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衔接、相沟通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的奠基工程无疑落在基础教育上。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也在教育。它是一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衔接、相沟通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的奠基工程无疑落在基础教育上。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做起。  相似文献   

6.
—、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有活力的重要指标。创新也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国家没有创新能力,就难有长足的发展;一个民族没有创新能力,将有可能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创新之路,必须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1]。学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民族振兴、祖国强盛输送创新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身世,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因此,教育不能单纯地成为文化知识传承的手段,教育更重要的使命是把作为人的本质的创新精神焕发出来。  相似文献   

8.
沈月莲 《科学教育》2006,12(1):14-15
1问题的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任务,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  相似文献   

9.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只有能持续不断地培育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才能缩小我国近代以来同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一、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内容首先,应通过历史发展的脉络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中学历史课本中反复阐述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每当一个新发明、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王春亮 《历史教学问题》2012,(3):113-115,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柱。正如鲁迅所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近代以来,内忧外患,国将不国,中华有志之士更急切地从历史中追寻民族振兴的依据,从历史中追溯中华民族的独特民族精神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正是在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12.
去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讲话。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2000年关于教育问题、2001年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和视察人民大学讲话之后的又一篇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讲话中关于教育创新的论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再一次吹响了新世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冲锋号。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要振兴就要用新思维来应答新的历史提出的新问题,没有创新的答案,只会步人后尘,就会导致民族…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已经到来 ,这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 ,也将是中国人民实现世代梦想、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光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 ,谁创新 ,谁就前进、就发展 ,谁不创新 ,谁就倒退、就落后 ,最终不打自垮。创新如此重要 ,但创新的基石在哪里 ?在教育。国际 2 1世纪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进步的本质在于创新,国家的强盛同样也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来自于教育。创新人才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第一,具有能够促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具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的或宗旨的教育”.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对于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化学创新教育特别是化学实验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杨绍华 《考试周刊》2014,(61):70-70
迎接未来科学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中学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国际教育界人士认为.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这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是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那么,在劳动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有效的教育.而有效的教育的重要体现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具有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不断探索,以下是笔者从教多年来的一些想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吐蕃教育刍议苏发祥教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生存发展的最主要基础。公元7世纪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崛起的吐蕃王朝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藏民族教育之先河,并为后来藏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