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历来的解释框架有“不平则鸣”说远绍孔子“诗可以怨”的说法;又有“不平则鸣”说“与庄学中的‘自然’观有内在联系”的说法;而大多数的论者则认为它是屈原、司马迁“发愤”说的延续。其实,以上说法都尚未涉及一个重要的认知视野,即韩愈因何种因素而感到“不平”。本文在考察韩愈文本之后得出结论:韩愈“不平”之标准就是儒家之“道”,即为“道”之不行而鸣不平。这就决定了韩愈“不平则鸣”说属于文学工具论(“载道”说)的范畴,并非是屈原、司马迁“发愤”说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韩愈文章奇崛瑰怪,闳中肆外。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生活的磨难,养成了韩愈雄伟不羁的性格,他因而才在所作诗文里追求“猖狂恣肆”的阳刚风格。再者,韩愈在思想品格上绍承儒学道统,在文辞上修养儒道,有丰厚的学养,故其文“气盛言宜。”另外,韩文风格的形成还有时代风气和环境的影响。韩愈说意全钻仰,欲自振一代的大无畏创造精神,正是受唐人勇于奉献,勇于创造精神的影响。这种精神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有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姜跃贤 《语文天地》2011,(10):53-54
苏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成功》一文中有这样一条注释:"韩文公,即唐代韩愈,文公是他的谥号。"七年级下册在注释"朱文公"时,又说:"宋代朱熹,哲学家、教育家。死后追谥‘文’。"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更恰当呢?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旧唐书》中记载,韩愈  相似文献   

4.
一代文学巨匠的成长离不开此前文学传统的哺育和沾溉,只有在充分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唐代散文巨匠韩愈的成就也是植根于文学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的。从韩文和韩愈弟子文章以及史传中我们看到,韩愈博采经史子集之长而后自铸伟辞,苏东坡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刘熙载说韩愈“实集八代之成”,这两者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韩愈。因此后人或谓韩文出于六经,或说韩文源于孟子,或认为韩文得益于司马子长,这些说法虽然都说对了一部分,但均难免盲人摸象之嫌。将司马迁视为韩文众多源头中的一个源头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5.
韩愈的诗向来褒贬不一,贬者有的说不是诗;说是酒令;说他于诗本无解处。褒者有的说韩诗豪,与杜诗雄并称;说韩于诗知变,一洗万古凡马空;说韩诗力大思雄,为唐诗一大变。我以为贬者是拘泥于故常,以此衡量韩诗,当然不为所喜。而褒者着眼于变,肯定韩诗开前古未有之局。我同意这种说法。应该说,韩愈于诗文都堪称大家,所以向来为韩集作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古代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他3岁的时候,父母就先后去世了,韩愈由他的大哥韩会和大嫂郑氏抚养。大哥和大嫂对韩愈非常关心,不但在生活上照顾韩愈,而且教韩愈读书写字,希望他长大能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因此,韩愈7岁的时候,已经能背诵许多诗文,还会写一些文章了。  相似文献   

7.
<师说>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倒翁". 随便问一个高中生,他都知道,<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而韩愈位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苏轼曾赞誉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可不是一般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论韩愈     
唐代中期的韩愈,是我国历史上继孟轲、董仲舒之后的又一个特出的尊孔顽固派。为了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他在我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动的“道统”说。他作为当时地主阶级保守派在哲学上和文学上的代言人,顽固地坚持儒家复古倒退的政治立场,疯狂地反对以王叔文、柳宗元为代表的革新集团及其所推行的法家路线。由于他打着“排佛老”的  相似文献   

9.
韩愈研究中正探讨一个问题,即韩愈对藩镇的态度。《韩愈》一书认为是“又维护,又反对。在这个问题上,他也是一个骑墙派。”(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65页)所(?)韩愈收过韩宏的厚礼,以为韩愈受命撰《平淮西碑》时“对于裴度还有较公正的评(?)对于李愬的功劳说得就不那么充分,相反的,对于作战不力的韩弘,却大加赞扬,弄得连韩弘本人看了碑文后,也感到喜出望外,又是向韩愈写信道谢,又是赶送厚礼作酬劳。这就引起了李愬部下的强烈不满,终于发生了李将石孝忠冒死推倒韩碑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不平则鸣” ,原话是“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是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的话。他在这篇名文中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也表达了他对文学与社会、时代关系的一些有见地看法 ,文章写得波谲云诡 ,这就给后人的理解带来困难。韩愈讲“不平则鸣” ,所谓“不平”又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对此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把“不平”理解为人心情的郁结、愤懑。这种理解符合韩愈当时的心理实际。同时 ,在文学传统中能找到根据。如《楚辞·九辩》有“坎懔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之语 ,王逸为此作注时就以“愤懑”释“不平” ,说“志不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韩愈《与孟尚书书》为主要依据,联系他与众多蜕化僧徒交往事实,对韩愈与大颠关系的实质提出了一种新看法,即儒禅相通说,从而能比较自圆其说地解释了韩愈反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古文运动 ,不仅是一场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 ,同时也是一次文学语言的大变革。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和倡导者 ,只是柳宗元逻辑思维严密、性格谦和 ,文章以峭拔见长 ;而韩愈则好名利、有霸气 ,文章以气势和新奇取胜。在散文语言的革新上 ,韩愈的主张及实践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韩愈重文 ,他虽然说“文以明道” ,但事实上他更为注重的是文学传统 ,而不是儒学传统 ,这是历代古文评论家们都注意到了的问题。仅“文辞”二字 ,就在韩愈的诗文中出现了二十多次 ,可见他对文章语言的重视。朱熹在《朱子语类》…  相似文献   

13.
韩愈在中唐古文运动中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又在诗歌创作上开创了风格独特的奇险派,这些都使他成为人所共仰的文学家。但若说到他在从政道路上出处进退的表现,历来人们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了。有人赞他“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有人不满他“不善处穷”,甚至有人斥责他为了求官“大其声而疾呼矣,略不知耻”。从这些矛盾的评价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韩愈在行藏出处中,既有鲠介坚正值得称道的一面,也有庸俗卑微不足为训的另一面。对于后者,学者们概括之为“汲汲于求官”,其含而未露的,自然是“戚戚于贫贱”了。的确,在韩愈的仕宦生涯中,为求官复职而奉迎佞上的举动不少,  相似文献   

14.
街亭失守的原因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罪在马谡,一种认为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其实,街亭之战本来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一个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次机会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悄然消失了,因而使他判断失误,指挥不当,致使街亭失守,从而失去了统一中原匡复汉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韩愈(公元768—824)的称号,大家最熟悉的他是文学家,其次是思想家,其实,韩愈还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他有过从教的经历:他作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此处"博士"即教师,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云:"今诸生学于太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国子祭酒(此处"祭酒"为古之学官名,即今之校长,与祭祀喝酒无关)。韩愈在任潮  相似文献   

17.
演讲问答     
问:您为什么说鬼谷子是演讲理论先驱? 答:鬼谷子的确不简单,他在2000多年之前,就曾有过“演讲与口才”的论述。而且他还有两个被誉为纵横家的弟子,一个是苏秦、一个是张仪。按照今天的说法,他应当是古代演讲学的博导了。  相似文献   

18.
方浩然 《考试周刊》2010,(12):218-218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在中唐时期倡导的师道观对唐以后儒学的构建及宋学师道运动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韩愈师道观产生的原因、师道观的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阐述韩愈的师道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文字有脚     
文字是有脚的。刘备手下有个名士,曾经和来访的东吴使臣坐而论道。说到天是有耳朵的,不然的话,怎么会有“声闻于天”的说法?他说得对,因为我觉得这说法和文字是有脚的一样。昨天,和一个有些年没见的朋友通话,他说看到了我写的一个序,在一本北京出的书上。  相似文献   

20.
读韩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