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中只有两个孩子。可以说供孩子上学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然而,据我们对所在的学校以及周围学校的了解,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都不愿意学习,他们来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学校和家长对他们提出的上学要求。他们轻松的花去父母的钱,同时又能很逍遥的度过每一天,不需要去干繁杂的家务劳动.  相似文献   

2.
正"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随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人数也在呈递增趋势,"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在农村任教多年,对近年出现的"留守学生"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他们由于家庭监管不到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心理品质、学习生活上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影  相似文献   

3.
张昕 《安徽教育》2013,(2):23-24
<正>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增加经济收入长时间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学习的16周岁以下的农村儿童,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与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邻居生活在一起,生活上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学习上得不到帮助,思想上得不到积极的引导。家庭的"不完整"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性格的偏差,学校教育的不够全面导致他们更易于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社会支持的缺乏导致他们更甘于沉沦堕落  相似文献   

4.
王燕平 《甘肃教育》2014,(10):24-24
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也许都知道,在农村,第一胎如果是女孩的家庭,可以申请再生一个小孩。就这样,现在农村有很多十来岁的女生后面,都会跟着个小弟或小妹。有很多姐姐是不喜欢弟/妹的降临的,因为她们习惯了独享家庭的种种优越,突然来个与自己"夺爱"的弟/妹,她们会接受不了。她们会抱怨父母  相似文献   

6.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长期短缺,使他们难以在家庭中获得早期社会化必需的生活经验、道德规范、学习技能、情感体验、行为习惯等,对其生活经验积累、道德习惯、文化学习、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家庭,避免这种短缺;另一方面,政府、学校和社会要尽力去弥补这种短缺,降低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竜现象的产生来源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 面,一方面是家庭贫困,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另一方面是社 会因素,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走出农村来城市 谋求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留守儿竜不断地增多,成了 社会上的一大问题’他们在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下’造 成了心理的缺失问题的出现,解决留守儿竜心理问题刻不 容缓。  相似文献   

8.
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9.
感恩父母     
人们都知道"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这句话.而人呢?人一定要感恩父母,因为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一个幸福美满而又和谐的家. 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难道我们就无动于衷吗?难道父母就应该为我们操劳一辈子吗?难道我们就不该怀着感恩之心,去感恩那些昼夜不分,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健康和安逸生活的父母吗?他们对孩子是那样呵护有加.他们就像一只大鸟,在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仍然坚强地屹立着,让小鸟们躲到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让小鸟淋湿一根羽毛.大鸟的这种精神,不正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吗?  相似文献   

10.
随迁老人是指与子女一起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老年群体。他们为了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从农村来到城市,或者从原来的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面对这个陌生的城市,如何去适应异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处理好家庭产生的矛盾,成为随迁老人在新的环境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迁老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属于边缘群体,他们面临很多困难,却很无措,子女要多人沟通、多关心他们,社会要关注和关怀随迁老人。  相似文献   

11.
调查数据显示,75.4%的城市儿童表示"我愿意与外来打工的农村孩子交朋友",78.7%的城市儿童表示"我愿意与不同地方来的同学交朋友";但由于受到成人的影响,也有12.6%的城市儿童表示"不愿意与外来打工的农村孩子交朋友",10.9%的城市儿童表示"不愿意与不同地方来的同学交朋友",12.6%的城市儿童表示"不知如何与农村来的同学相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青壮年人群正加速向城市地区流动,大批学生因父母工作或家庭距学校较远等原因需要在校内居住或寄宿,对这些农村学生来说,班主任可谓是他们除父母外最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13.
农村籍知识分子进城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农村生活,但他们的感情并没有随之跟着进城,他们在内心深处与城市现代化有着天然的隔阂和距离。他们进城之后的尴尬——城与人的双向不认同、压抑的栖息、魂归何处都是对现代性反思的体现。在这些表现中也显示了他们依然扮演着"在"而"不属于"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正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夙愿,讨回自己错过的机遇,提升家庭在世俗社会中的地位,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15.
可能的可能     
我们可以设想70加元对瑞恩一家来说,也许真的不是个小数目,而我更愿意相信瑞恩父母的明智。他们之所以没有直接给瑞恩钱,是因为他们明白,实现自己的梦想,要靠自己努力,而不是依赖父母。他们知道瑞恩会有下一个梦想,下  相似文献   

16.
教育过程在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把具有生物性的人变成社会性人的过程,也就是使人学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参与家庭生活,是儿童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要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角色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孩子虽然小,父母也要言传身教地引导儿童在不同的情况下充当不同的角色。例如,有的父母为孩子不愿意和来玩的小客人分享玩具感到恼火。这其实就是小孩缺乏角色意识的一种表现,孩子没有从女儿或儿子角色转换到主人的角…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目前已有超过5800万留守儿童。根据权威调查,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他们的父母奔赴遥远的大城市打工,为家庭生计奔波,想要为他们为家庭带来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他们则留守在农村,承受着没有父母陪伴的成长生活。他们,是一个庞大而又孤独的群体;他们,在农村和城市生活的边缘里迷茫地徘徊;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在无数次分离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忧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时期,农村家庭出现了新变化,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的责任落到了祖辈的身上,这将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许多人探讨了隔代教育的利弊,但他们主要着眼于城市的家庭教育,是在父母与祖辈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现在农村家庭的隔代教育大部分是父母空缺,这种教育是危险的,短期看有利有弊,长期看明显弊大于利,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他们的子女留守在家,作为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群体,他们出现了各种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积极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正>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奶奶不懂英语,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常差。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生活过的地方。约翰和父母都放心不下奶奶,他们不知道,孤单的奶奶将来该如何生活。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一个可以异地存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