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吉祥美好与团结和谐的深层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方面由于西方dragon在其世界固有的邪恶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龙的有意妖化,中国龙在西方被有意无意地误读为邪恶的怪兽。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龙的客观阐释成为中西方的共同诉求。在中西文化交流走向多元时代的今天,我们应保持自我文化独立,重构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在西方国家文化,龙总是和一些不好的寓意联系上,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象征着死亡恐怖,战争和杀戮,与中国文化大不相同,可以说是邪恶的象征。反观中文的"龙",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中国人因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骄傲。中国"龙"在神话当中,常常与繁荣昌盛,富贵荣华联系在一起。本文将介绍从文化起源,文化象征和文化含义等方面来介绍中西文化中"龙"的不同寓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西方政治漫画中作为中国国家形象代表的龙 谭星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嘉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却完全不同.西方的龙是一种野蛮的怪兽,象征着贪婪和罪恶.可能正是源于这一点, 西方媒体便通过政治漫画塑造出各种扭曲、狰狞的恶龙形象代表中国,表达西方社会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西方带来威胁的担心.  相似文献   

4.
以《周易》到《说文解字》中的“龙”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从中发现龙历经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实物走向神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迥异于西方的Dragon,最终凝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5.
谭星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嘉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却完全不同。西方的龙是一种野蛮的怪兽,象征着贪婪和罪恶。可能正是源于这一点,西方媒体便通过政治漫画塑造出各种扭曲、狰狞的恶龙形象代表中国,表达西方社会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西方带来威胁的担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两者经常在翻译和文化交流中被相提并论。但二者无论是形象还是象征含义都差别显著。本文试图从文化成因的角度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以加深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其来源、象征意义以及民族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龙”不管是翻译为dragon或the Chinese dragon都未能准确地表达中国龙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把Long或China Long作为“中国龙”的专有名词使用,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与象征,是吉祥物,我们华夏儿女骄傲地自称是"龙的传人"。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以其深厚的内涵赋予中国文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千百年来,龙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神圣的文化象征作用和神秘的价值功能。在西方字典  相似文献   

9.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由于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在内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直接采用西方文化中“dragon”一词来表达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龙”会在西方人中产生误解。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首先比较了这两个概念的在内涵上的差异.然后分析了很多学者和网友提出的用“loong”这一词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的“龙”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最后指出该词要真正成为“龙”的英文对等词不仅需要学者和网友的呼吁.更需要我们的相关政府机构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由于历史发展环境、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的差异,使得东方的龙与西方的Dragon这一传说物种的形象在其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东西方的交流与沟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消除其中的误解,无疑对促进东西方相互理解、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博  刘洪泉 《双语学习》2007,(12M):181-181,185
从古到今,龙一直是中国的形象标志,中国人也以龙的传人为自豪。在古老的故事中,它能腾云驾雾,兴风布雨。,在古代东方,它是象征吉祥和皇权的神兽;而在西方神话中,它却是带来灾祸和不幸的异物。究竟这种神秘而巨大的动物,是否真的存在?至今,“龙”被翻译成“Dragon”。而“Dragon”的本意是凶残的有翼的巨兽,恶魔,悍妇等,故中国人自称dragon是自我妖魔化。那么龙应该翻译成什么呢?本文将对于神龙真相及有关龙的英文翻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龙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至深至远,以至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炎黄子孙的骄傲。中国龙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反映,与我国原始社会氏族的出现密切相关。龙是不存在于生物界的,它是汇集各种图腾的特征想象出来的动物。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中,龙的形象和它承载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演变过程。“龙”的形象出自远古的图腾崇拜,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龙”的神话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在民间神话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存在于神话中的龙,经历了图腾崇拜、皇权象征、祥瑞载体几个阶段的角色演变,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衣食住行和文学艺术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人们对“龙”的认识已走出了神话,龙文化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和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3.
二十八星宿中的苍龙七宿,在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授时作用.尤其七宿中的心宿和角宿,先后担当了春耕开始的授时星象.在农耕社会的早期,龙星不仅指示先民播种的时间,也是四季节气变化的标识,更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龙"形象的起源,苍龙七宿也因此造就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龙"文化.中国"龙"的诞生始终与中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成为儒道经典中的主角,更是历代文学作品讴歌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传统史学中将龙视作神,而在我国近代史学中又将这种神认作与图腾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图腾是1903年我国从西方学术界引进的概念,之后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炎黄时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如感生始祖的传说、始祖的动物名号或族名与徽号以及龙等作图腾解释。这种解释是否得当,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龙遗存,是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件模仿鳄鱼形象的随葬品,这种鳄鱼形象因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而增添了文化上的含义,由此可以确认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已经产生了龙文化意识。而作为延续至现今的中华龙文化是在陶寺文化早期(公元前2400~公元前2150年)形成的。陶寺文化早期的龙升华为王室文化元素,龙的形象脱离了动物实体的形态,逐渐向威严、神秘且神圣的象征性形象演化,这一现象的产生与陶寺文化早期文明诞生有关。这表明中华龙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文明的诞生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人和研究、传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学术著述中,普遍将龙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图腾,这种认识和观念在普通中国人和海外华人中也比较深入、普及。龙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领域似乎占有很高的地位,但它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图腾。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中国古代官方和统治者的角度、古代文献和传说资料及文学作品角度、考古学和考古材料的角度等多方面多视角考察、研究了龙与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关系,运用多学科的资料、知识和方法证明龙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图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人和研究、传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学术著述中,普遍将龙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图腾,这种认识和观念在普通中国人和海外华人中也比较深入、普及。龙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领域似乎占有很高的地位,但它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图腾。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中国古代官方和统治者的角度、古代文献和传说资料及文学作品角度、考古学和考古材料的角度等多方面多视角考察、研究了龙与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关系,运用多学科的资料、知识和方法证明龙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图腾。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人过去在把“中国龙”翻译成外文(英文)时,图一时方便,套用了一种西方邪恶怪兽的名称“Dragon”;与此同时,在把西方的Dragon翻译成中文时未加权衡利弊就使用了“龙”字;上述错误的翻译使中国龙在世界文化领域吃了大亏,稀里糊涂的给原本以吉祥、奋进为主体形象的中国龙,泼了一盆脏水、臭水。此外,生活在2亿年前至65007)-年前的热血爬行动物,被翻译成为“恐龙”,它们与中国人所说的“龙”完全是两回事,这样的翻译用词也是不妥当的,很容易产生误解,也有必要予以更正。有鉴于此,现在是该给中国龙正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自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今天,龙在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角色。龙的形象在西周已经完成,神圣合一,汉代确立了龙为天子神威的系统。由于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龙文化,将龙的文化形象变得丰富多元,尔后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帮助黄帝统一中国,帮助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不可侵犯的威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龙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为了不朽的主题。龙的形象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向上、奋斗的象征,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新世纪的中华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捏黄土造出来的。按普遍的说法,女娲的下半身是蛇,她最早是由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什么是图腾呢?图腾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