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一个国际化认同的议题,中国本土实践的通识教育仍面临由于"通"与"识"的模糊认识带来的发展困境.新时代,通识教育必须扎根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回应时代诉求,"以整全人的塑造"为价值理念培育时代新人,强化"阶段贯通""文化联通""视野融通",基于跨学科的广博性与基础性知识,聚焦于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着眼于通过知识的学习培育"人"的通识素养,以深化、创新通识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并非什么人都可以称为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应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品质,即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教育家斯霞、霍懋征一生的教育实践体现出浓重的教育情怀,而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则体现出典型的世俗超越,他们真正以美好的教育理想实现为追求,体现了社会的良心,形成了教育的脊梁。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教育家而且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我们期盼着更多教育家在"超越世俗教育情怀"的牵引下而诞生。  相似文献   

3.
张师莫 《辽宁教育》2022,(20):46-48
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深厚的理论底蕴与鲜明的时代价值。它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它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逻辑起点,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有关劳动教育事业的丰富经验;产生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寄托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展望,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统一。面对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劳动者的技术教育、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增强。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和价值旨归,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一带一路”的时代要求,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热爱祖国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在该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外语课程的思政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中级法语”的课程实践发现,为实现思政建设与外语课堂的较好结合,教师需要关注国内外新闻热点,及时更新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外语教师应当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将中外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吟经诵典,感悟家国情怀,从而为国家培养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有文化自信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地方都负载着丰富的文化,文化为区域内的学校注入了核心发展力。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通过发掘地方文化内涵,激活地方教育资源,让学校文化建设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之中,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才能使学校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一、当代中国有产生教育家的土壤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教育。二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学记》。从孔子到陶行知,中间涌现出过不少世界一流的教育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里,我国的教育事业空前发展,教育改革也从未停顿,教育实践异常丰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成绩显著的中小学教育专家。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百万中小学校长的教育大国里,出现的教育家毕竟太少。特别是半个世纪以来没有出现象陶行知那样的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知识作为一种扎根于实践土壤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本真属性——实践理性.结合实践理性的特点,教育学的实践理性具体表现为教育学知识的现实性、理想性、创造性等方面.教育学知识的实践理性从逻辑和本真意义上为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提供佐证,这意味着教育学知识应回应日常教育实践,意味着教育研究应走进实践、批判实践、引导实践,教育理论研究者应具有基本的实践意识和实践态度.  相似文献   

8.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深厚,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红色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途径包括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善用理论学习制度和开展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同时,从高度、角度、准度、热度、粘度、广度、亮度和温度等八个维度把握红色文化的人文价值与时代意义,使医科类院校形成...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教育强国、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教育变革的伟大时代呼唤教育家。探究和总结教育家成长规律,以教育家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迫切呼唤和战略需要。教育家的成长是人格品质、学识与思维素养、实践能力等个人特质与所处场域环境等多重关键要素之间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教育行动、以洞察未来的智慧应对时代之变、以躬耕教坛的作风求索教育规律、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提供教育方案、以真理力量引领教育变革,在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尝试教学历经40余年的不断探索与扎根实践,已得到教育界的高度认可与推广应用。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应根植于适合国情的本土化理论,这既是契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战略选择,更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表现。尝试教学是扎根中国土壤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教学理论流派,尝试教学理论有胜于古亦有胜于洋,尝试教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越来越在我国教育界受到关注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是指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家群体在长期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和整体风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其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其根,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其道,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其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其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其魄。其生成有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逻辑、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方法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时代逻辑与教育家精神成长的实践逻辑。弘扬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需要书写“青春小我”与“强国大我”的人师大情怀,拓展过去与未来的经师大视野,耕耘学校与社会的教学大智慧,共筑中国与世界的高质量大体系,搭建国家与地方的尊师大平台,从而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教育家精神具有爱国情怀、道德意志、职业态度、创新品质、奉献意识和人文关怀等含义。作为当代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蜡烛精神”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取向、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职业伦理研究等均有着深刻影响,是深入阐释我国当代“教育家精神”的逻辑基点。“蜡烛精神”发展至今,在评价上经历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论观点、实践意义以及不足之处。从生成教育理论的视角看,面对“蜡烛精神”的当代可能性及未来发展问题,有必要从文化历史、时代状况、教育现实诸维度澄清其存在的必要性与价值,进而从历史意义、伦理意涵、行为意向和基础意求等角度,即从“薪火相传”的文化意象、“历史担当”的责任伦理、“深沉热爱”的教育情怀、“自我实现”的职业底线等方面,理解和描绘当代教师“蜡烛精神”的整体意象,以求深入理解、阐释和弘扬当代教育家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源远流长,其蕴涵的文化意蕴深厚,德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价值,挖掘其人文精神,让德育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节日土壤里,开出美丽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14.
吴芳吉作为爱国诗人早已享誉华人世界,而他作为教育家尚无人为之立论。从吴芳吉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渊源落笔,从人生观、认识论的高度,论述诗人、教育家吴芳吉教育实践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当代大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思想根基。只有扎根于历史文化沃土,弘扬传统精华,同时借鉴西方经验,才能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发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不仅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且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区别于“教育工作者”这一概念,汉语中的“教育家”是对极小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尊称。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教育家说到底必须是教育实践方面而不必是教育理论方面的“家”。单纯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单纯的教育学者很难称得上教育家。教育家应该是教育实践领域中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不论官方授予称号还是民间赋予称谓,都需要考虑人们心中的那杆秤,需要顾及现实语境中占主导地位的“接受心理”,不宜过于随意,门槛不宜过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具有“教育家天赋”的人在良好的制度与文化土壤中通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滋养、锤炼乃至考验“生长”出来的。作为教育实践人才金字塔之塔尖部分的“教育家队伍”的规模十分有限,“我们需要成千上万的教育家”这样的说法有罔顾可能、用力过猛之嫌。在认识、判断乃至推动教育家队伍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上需要有足够的理性。  相似文献   

17.
早在明治时期日本学校教育确立的初期便产生、发展,并在战后再次复兴的“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是扎根于日本教育的土壤中的、“原产”的教育理论。这一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教育理论中对“舶来品”的全盘接受和模仿的肤浅,以大量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了既是现实的,又是具有教育思想深度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玖恩·路易斯·维夫斯基于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从教师的素养、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师的工作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其教师观,表现出超乎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对后世的教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其现实意义体现在: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立足学生的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角色;教师要有亲近自然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从学生心理发展视角出发,关注个体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植根于文化的深厚土壤,语文教育继承与发扬诗教传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当以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中丰富的诗学资源,从文化和审美的高度,去面对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陈桂生教授的《教育原理》可视为一个成功案例。以陈桂生的《教育原理》为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解读,认为它是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著作,是关于教育事理的理论教育学,也是科学的教育学。从陈桂生教授的治学经历可以看到,他具有四方面的素养: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二是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三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四是元教育学的素养。这四个方面,使得他对中国教育学的研究,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中国教育问题,建构中国教育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