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百平 《今传媒》2012,(11):23-2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各级党报要不要进行舆论监督?进行舆论监督能不能有所作为?这是摆在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尤其是报社领导阶层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一些人片面的认知,党报就是党报,服从命令听指挥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进行舆论监督。就是进行舆论监督,也先天性短腿,难以有所作为等,论述了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既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需要,也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新闻监督要立法、新闻监督要有"度"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舆论监督督办制度等对策。这些对策,对各级党报开展和改善舆论监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用重大,也是新闻媒体所需行使的重要职能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重视舆论监督甚至消极对待。而作为舆论监督实施主体的新闻媒体,往往应对办法不多,手段创新不够,久而久之,使舆论监督陷入被动境地。因此,迫切需要创新手段,开创舆论监督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党报新闻报道的众多职能之一,也是党报发挥舆论正面引导作用的方式之一。近年来,一些部门对舆论监督的真正含义认识不清,甚至回避和消极对待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工作,这对推动社会进步,解决群众实际生活问题,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有不小的影响。本文从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符合"三贴近"要求的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4.
赖薇 《新闻世界》2020,(4):37-40
北京市探索建立起党媒舆论监督工作的新机制——督办整改落实"闭环"系统,舆论监督"落地"的问题获得切实解决,媒体反映问题的解决率从50%提升至90%以上,群众获得感大大增强。由此,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党媒舆论监督有了新的定位和任务;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媒舆论监督工作的新使命;深刻领悟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是党媒舆论监督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内地某省委书记关于"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正面报道"的讲话,在新闻界掀起了波澜.一些评论者认为,在领导人喜欢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下,强调舆论监督是一种正面报道,是对舆论监督的支持.这种拍马屁的言论,恰恰说明一些评论者根本不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也不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6.
王广文 《视听界》2006,(2):89-90
一、“解决问题”的误区一些媒体在具体操作中,把该不该进行舆论监督和进行舆论监督以后问题能不能解决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混同起来;把舆论监督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演化为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能监督的问题,进而演化为不该监督的问题。舆论监督不能为了监督而监督,舆论监督的确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弄清楚的是,舆论监督要解决什么问题?舆论监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一般讲,舆论监督要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促进或推动所监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得以解决。这是舆论监督的直接目的,可称之为舆论监督的附带效应。第二个层面,通过监督…  相似文献   

7.
提起"舆论监督",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都会想到"不良现象""不良行为"。从"新闻舆论监督"的定义来看,其也确实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所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然而,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什么?似乎不仅仅是"曝光""揭露"和"抨击",还有"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意味。本文,笔者将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分析舆论监督类报道在都市报中的应用,进而从选题、采写、后续报道几个方面入手,分享让"问题"报道更"受欢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些党政干部应对舆论监督失当是当前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党政干部公信力和干群关系,破坏舆论监督环境,影响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不利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也不利于反腐防腐和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要解决部分干部应对舆论监督失当问题,需要提高党政干部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建立促使党政干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防止党政官员干预舆论监督的制度,同时创造有利于党政干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9.
黄道弘 《新闻前哨》2009,(10):38-39
当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限制和阻碍。原因固然很多,但从媒体方面找问题,主要是缺乏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一味追求舆论监督的轰动效应。只有把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放在第一位,才能够顺利地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0.
杨敏 《记者摇篮》2012,(4):43-44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们常把新闻舆论监督比喻成"苦口良药",针砭时弊,惩恶扬善。但是作为地方媒体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常陷入尴尬的境地。既要充当党政喉舌,又要面临着一些部门和个人存在怕"揭短"和"亮丑"的心理,阻碍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地方媒体进行舆论监督难在哪里首先表现在采访取材难新闻媒体宣传先进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采访单位是笑逐颜开。提供一切便利。如果记者进行舆论监  相似文献   

11.
陈迹 《当代传播》2007,(4):105-106
舆论监督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近来在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专门制定地方法规和红头文件欢迎媒体舆论监督,甚至有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舆论监督奖";另一种是某些官员把矛头直指媒体,认为媒体扩大化了某些问题,甚至认为某些问题的出现是"媒体的错".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不是"与人为敌" 1.舆论监督的高境界是促进问题解决 舆论监督的高境界不是逞一时之能,更不是要将被监督对象置于死地,而是推进所存在问题的解决,继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辰目 《传媒》2012,(2):1
正在元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在讲到营造"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维护稳定"的氛围时,提出要坚持"建设性舆论监督,反对破坏性监督"的问题。这引起了传媒界普遍的关注。舆论监督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责,也是诸种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舆论监督的媒体,其生存状态是不难想象的,舆论监督与媒体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新闻舆论监督仍然是一个热门 话题。当前,新闻界普遍反应舆论监督难,特别是在一些最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上,在现实中仍然没有找到可操作的方法。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在于要切切实实地解决其操作问题。本文根据目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面临的难题,寻找在短期内可用来解决一部分新闻舆论监督难题,具有现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焦点访谈"栏目创办10周年之际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出: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而正确的标准就是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区域舆论监督近年来业绩不俗,但是,由于这种形式的舆论监督具有自发性、机动性、欠规范、制约机制不完善等特点,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如何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防治其消极的一面,从而确保跨区域舆论监督的正确开展,就成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丛径  李莉 《现代传播》2004,(3):49-5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度"在舆论监督中具有重要地位.舆论监督的"度"应该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民主政治和公民的知情权相适应,要考虑国情民意.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舆论监督的"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舆论监督应该从"平衡度"、"透明度"、"自律度"三个方面进行把控,真正发挥其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郭方  王娇 《新闻采编》2012,(2):9-10
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锐利武器,在引导社会舆论,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现阶段,创造了高收视、好口碑的舆论监督报道却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社会对舆论监督报道产生一些负面评价。有些人把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  相似文献   

18.
陈雁 《新闻知识》2004,(1):44-45
新闻舆论监督是防止党和政府脱离群众的有效措施之一。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好评。但是,一些干部对新闻舆论监督持排斥态度。这个问题不解决,必然影响我国民主与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对提高干部新闻舆论监督意识的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对山西"问题疫苗"的报道,可谓舆论监督的典范.然而,"问题疫苗"的系列报道所引起的疫苗"拒打潮",却让人始料未及.面对舆论监督的副作用,人们很容易进入"因噎废食"和"顾此失彼"的认识误区.这都是进行舆论监督时应该引以为戒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监督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报舆论监督内容的变化和报道领域的拓宽,党报舆论监督也更多地关注民生民瘼,透视社会热点、难点,聚焦事关百姓的重大问题,起到了为广大群众鼓与呼的作用。但无论何时,作为党报舆论监督者都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三个围绕"和"四个有利于"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