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继承、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应该首先分析评价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及其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造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但是 ,社会主义改造也遗留了不少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遗留下来的问题的解决 ,是对其缺陷的弥补 ,两者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场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伟大的革命。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上,一些同志在长时期内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教条式地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原理,并据此认为,既然中国经济落后,那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有的甚至公开主张我国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应该让资本主义经历一个充分发展的时期;指责我们党颠倒了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序,因而进行了一场“过早地‘要资本主义绝种’的革命”,犯了原则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设计了未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大体框架,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随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我国五十年代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作了如下评价,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本文遵循《决议》的基本精神,试图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缺点和偏差作一初步探讨,以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方针政策正确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章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性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合理把握,注重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以苏为鉴,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明确地回答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着眼于我国国情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建国初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九五六年,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提前完成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规定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改造了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度,全面地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顺利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这些特色,对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规律,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加深对当前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色,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不时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主张中国当年应该搞几十年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应该急于社会主义改造。文章认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对共产党人提出的新任务,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场成功的伟大社会变革。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全必要的,它是我们后来一切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剥削阶级退出了我国的历史舞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团结与合作成为阶级关系的主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阶级开始呈现出走向消亡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我国和新疆地区具体实际,针对目前流行的“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试图全盘否定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论证,阐明了毛泽东为我党制定并实行的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获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如何认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转变问题指出:“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决议》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提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在贯彻《决议》精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指出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本形成,在过渡时期补充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一步完善的。研究该理论的发展史,对于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不久 ,我们党颁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规模之宏大 ,鲜有前例 ,四年之中 ,把占人口 80 %以上的个体农民引导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大大缩短了我党领导人所预期的时间 ,促进了农业生产协作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但就这场改造的整体而言 ,它造成了长时间内中国农村经济的单一化 ,生产劳动的单调化 ,分配体制的平均化 ,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大大降低。鉴今宜借古 ,本文就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 ,从反思与总结出发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改造原因的多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改造是改变我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对它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深入考察社会主义改造发生的历史条件,就会明白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而言,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即理论信仰、社会实践、国际形势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切入,比较了东欧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改革实践和理论发展这两方面的异同,于对比中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20.
刘波 《考试》2014,(3):32-33
<正>【专题梳理】一、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953~1956年)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