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革 《知识窗》2010,(7):31-31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爱德华·德博诺是横向思维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生活中有时碰到的问题.当用常规办法无法解决时.人们应该尝试采用横向思维来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春华 《今日科苑》2007,(15):70-70
老伴并不老,今年刚好61岁。自从去年冬天退休回家后,一向温和、绅士的老伴突然变了模样,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还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闹个"离家出走",不声不响便跑到女儿家去住。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退休,不习惯悠闲的老年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让着他。然而半年过去  相似文献   

3.
正同学们,紧张、枯燥的学习是不是有时会让你们感觉生活很没趣?没有趣味时,感觉找到乐趣也非常困难。其实,让生活充满趣味一点儿都不难,需要的就是大开脑洞!今天带同学们认识一位有趣的玩科技的小伙儿,他来自荷兰,名叫哈根斯。哈根斯现在火了,是个超级有趣的科技大网红。他到底多么会玩、多么有趣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热爱的暑假生活又开始了,如何过好一个快乐的假期呢? 晓松是位上重点中学的男生。暑假到来后,虽然他不用像往日一样,要到学校去上课,可精神上仍然很紧张。有时,看着看着电视,他脑子里会突然想到:此时此刻,我们班那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在干什么?会不会在用功?这样一想,电视也看不下去了,六神无主似的。有时,晓松也很想出去玩,但他一定要拉几个同学一同去,似乎心里才踏实。他听说学习好的同学因为什么事耽误了学习时间,心里会感到些宽慰。结果,想玩又不敢痛快地玩,想学又学不进去。于是,假期就在这种矛盾心理中度过了。  相似文献   

5.
1918年5月2日曼殊大师圆寂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5岁。苏曼殊(1884~1918)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人,他半僧半俗,亦僧亦俗,有时是身穿袈裟的和尚,有时又是西服革履、风度翩翩的名士。他通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0,(6):14-14
<正>一位记者总是戴着一顶帽子,并且到室内也经常不摘下。他有时陷入陶醉状,有时像跟人说话,有时又像在自言自语。别人紧张兮兮或者被现场嘈杂闹得无可奈何,而他倒总是悠然自得。原来,这是全球第一款带MP3和蓝牙组合功能的时尚帽子,名为Riorex(力嘶)COCOCAP酷帽,是由新加坡Riorex(力嘶)集团研制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正富尔顿小时候特别淘气,经常被老师批评。有时,他会把毛毛虫偷偷放进女同学的衣领,吓得女同学哇哇大叫。有时,他会趁着同学站起来时,悄悄把凳子往后撤,看着毫无防备的同学狠狠地摔一跤……富尔顿在做这些事情时,感觉特别开心,尤其当引来众人的哈哈大笑时,更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可是渐渐地,富尔顿发现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有时看见他甚至会故意躲开。这是为什么?富尔顿想不明白。老师史密斯察觉到富尔顿的变化后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朋友,行事有条理,人也很善良诚恳,可是总让我对他有"毛毛躁躁"的印象,有时我不太愿意和他聊天。明明他是那么好的一个人,很体贴别人,肯接受意见,也愿意成长,为什么我总觉得和他说话格格不入呢?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和他说话时,我的耳中有时好像忽然会被插进一根针:一个"错"字!因为在你陈述一件不是  相似文献   

9.
<正>神泉镇境,地杰人灵,上善若水……山明水秀的黑龙江省明水县,有一位身高1米83,头发花白,气宇轩昂,两眼炯炯有神的长者;有时上县大院儿,有时到明净寺,有时去学校,有时进企业,有时路遇同学、朋友和老同事、老同志,就讲《红楼梦》,研究探讨红学文化……谈得有根有据。他的声音如洪钟,走起路来一阵风,他那洒脱的气质、超凡的风姿,堪称仙风道骨。他就是共产党员、明水县红学会首任会长、中国红学会会员,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裴玉生。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或许你早已听说过,现在科学家可以在许多小动物身上植入电极,来控制它们的行动。科学家还预言:未来人类必将跟机器融合:当某个人身上某个器官坏死,医生将给他植入一个人造器官,但这个器官很可能是机器,因为机器比真正的器官有时还更经久耐用,随着人渐渐衰老,身上越来越多的器官被换成了机器,最后你就很难判断他究竟算人还是算机器了。  相似文献   

11.
苗向东 《知识窗》2011,(7):15-15
钱永刚小的时候比较好动、顽皮。他常常把家里所有玩具摆一地.然后开始玩得不亦乐乎。当炊事员做好饭叫他吃时,他要么说等一下,要么说不想吃,继续玩。当爸爸下楼后,大家坐定开始吃了,他仍然玩自己的。有时实在饿了,便手也不洗,穿着拖鞋,甚至打着赤脚,就直奔饭桌。吃饭的时候,一看到肥肉就丢到桌子上,鱼刺和其他骨头,总是乱丢。有时菜不好吃,他就会大叫:“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甚至还会大叫道:“这个太成.这个太辣,这个没煮烂……”有时还有小半砚饭.就丢下.不吃了。他吃过饭的地方,往往是一片狼籍。  相似文献   

12.
崔伟是我的同事,他经常来我办公室坐坐,谈谈编书或谈谈书画,我们都很愉快。后来我退休了,见他次数不多。但每次见面,都感受到他艺术的长进。有时在专业报刊上见他新作,每惊叹他于编辑缝隙的成果是如此的扎实。  相似文献   

13.
程大利 《金秋科苑》2012,(16):108-108
崔伟是我的同事,他经常来我办公室坐坐,谈谈编书或谈谈书画,我们都很愉快。后来我退休了,见他次数不多。但每次见面,都感受到他艺术的长进。有时在专业报刊上见他新作,每惊叹他于编辑缝隙的成果是如此的扎实。  相似文献   

14.
三栖警车     
在我们生活中,警察叔叔开着汽车追坏人,有时因为前面车子太多而追不上坏人,有时因为坏人设置了障碍物而束手无策,有时因为坏人上船溜走了。  相似文献   

15.
橘子不苦恼     
正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即使碰上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时我们劝他,诸如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这个品种的橘子特别好吃啊。他就强调:"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我觉得很遗憾,但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当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他人对自己不满时,我首先检点自身,力求做到更好,然而,也有太多力不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生活里,艺术大师这个词离我很远很远,我也从来不知道,在真实的生活中他们是什么样子。我能了解的也只是在别人的文字或是历史的陈列中,在这个身后有强大语境的词语面前,它让我感到陌生。艺术它可以疗伤,治疗人的精神疾病,有时它是短暂的沉溺,有时它能将你超拔出精神的困顿。  相似文献   

17.
《华夏星火》,是他每期必让妻子朗读的杂志。有时听着听着,他竟哭得泣不成声……这个病在床上不能上战场的“司令”,一声军号,一声炮响,都会激发他无限的激情,刺痛他破碎的心……  相似文献   

18.
溅之美     
德国摄影师海因茨·迈尔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拍摄水滴溅起的瞬间,拍出的作品美妙绝伦。在他的作品中,水滴有时像一只水母,有时又像一件玻璃艺术品,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19.
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们都有顾名思义的习惯,有时这样做也许是正确的,比如鸭嘴兽的确是“兽”而不是“鸭”,因为它虽然像鸭,却是一种哺乳动物。有时却与想像的完全不同,比如,海马其实并不是马,鲸鱼也并不是鱼  相似文献   

20.
正林语堂提倡幽默文学。他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这话说得极好,是对人生智慧的一种提炼。笑人家容易,见别人潦倒,见别人倒霉,见别人出丑,都可以拿来笑一番。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