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智性语文课堂”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要研究“智性语文课堂”的构建这一课题,必须弄清“智性语文课堂”是什么--也就是对“智性语文课堂”进行界定。
  (一)“智性”的本源思辨
  “智性”一词的语法结构为“智慧+性(性质、性能)”,属形容词加后缀而构成的属性词。  相似文献   

2.
教学对话不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关系和教学认知方式,而是一种教学精神.其典型特征是共享智识、促进理解和创生意义.其表现形态有三: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以及教学主体的自我对话.  相似文献   

3.
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是体现学生语言表达交流和深入探知的重要基石。以此为契机,多给学生合作,鼓励他们在主动对话和积极沟通中丰富认知,引导学生在发挥自身学习潜能动力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感知。合作与分享无疑是激活学生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话语是一种言语成品。课堂教学话语不同于生活话语,它具有专业性、情境性和权威性的内涵。课堂教学话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由教师课堂组织用语、教师提问话语和教师互动话语中的反馈话语构成。语文课堂教学话语具有规范性、真实性、双重性、局限性、互动性、"话语霸权"等特征。语文课堂教学话语因其所具有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话语的特征,了解和揭示这些特征,有助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创造言语成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推动教研发展,引发教研形态转型。文章在梳理网络技术支持教研形态演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教研”是信息化教研发展的高端形态,其内涵表现为:以多维空间的开放互通,优化教研生态环境;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展教研活动场域;以教师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教研形式创新;以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成长为核心,推动教师质量和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同时,从教研主体、环境、内容、过程及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教研”的关键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以下研究发展趋势:以研究范式转型来构建“互联网+教研”理论体系;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研应用的创新融合;开展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教研”服务的综合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6.
大学信任是指政府和社会在对大学的能力、声誉、风险以及不确定性行为等理性分析与自觉认知的基础上,对大学做出的权力与资源的让渡。信任是大学重要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具有动态性、继承性、内生性、非均衡性、复杂性以及人格化等典型特征。大学信任主要来源于大学的个性特征、大学的制度、大学的学术性以及大学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互惠学习在开展老年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积极作用。探究老年课堂教学,聚焦老年学习者的互惠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老年课堂教学的策略,提高老年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文章通过阐述互惠学习的内涵,分析老年教学课堂中互惠学习的特征及基本表现形式,从而提出推进师生、生生互惠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要领。  相似文献   

8.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政商关系的重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了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内涵入手,分析其特点,并从政府、企业、政商沟通机制,反腐联动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优化路径,希望对"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凝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理想,它的形成是一个艰辛而伟大的过程。"中国梦"的基本主旨是民族复兴,价值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具有思想意识的整体性、价值追求的人本性和精神归宿的民族性等特征。在深刻了解蕴义的基础上,应从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持续良好精神状态和确立具体行动指南等方面,主动寻求"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智性直观"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却始终无形地贯通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之中."智性直观"不应局限于哲学的考察,哲学之外也存在着"智性直观".本文尝试从人类艺术与心理的视角对"智性直观"概念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文本表达。随着统编教材全面落实,教科书使用将成为教材建设的核心环节。编者、学者、教师和学生使用教科书所形成的教科书使用共同体,体现了合作生成性、交互体验性和协同发展性的内在特质。通过编者、学者、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协同作用,形成编研相促、教学相长的教科书使用共同体,可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学术职业伦理是关于学术职业道德的完整体系,是规范职业化学者学术活动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学术职业伦理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特殊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其更深层次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责任伦理。学术职业伦理具有多样性、专业性和引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殡葬是人类对已失去自然生命的同类所采取的意味深长的告别活动,其间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内容,是一种文化特定的存在形态.殡葬文化是殡葬行为的总和,对殡葬文化的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美感是教师以自身专业性为内源,将审美融入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专业美的情感体验,并以此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美感具有直接性、愉悦性和陶冶性等特征,其生成策略是:由感知美进入专业美感的大门,综合运用审美感官;通过欣赏美发现专业美感的奥妙,体悟专业美感中的深刻意蕴;进而创造美促进专业美感的发展,实现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许龙梅 《学语文》2014,(6):76-77
近两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界成为一个新兴热点,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翻转课堂",它来源于哪里,又有哪些特征值得我们去关注?本文就此作一介述。一、"翻转课堂"的内涵有研究指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科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课的观看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道德责任是指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道德主体以社会客观道德价值为评价标准,履行对他者(包括人、事、物)的责任,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道德责任具有范围的广泛性与有限性、目标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实现的自律性与强制性等特征.道德责任作为道德本然与实然的同一、伦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个体走向道德完善的必然通道,其逻辑体系由公民对...  相似文献   

17.
18.
“和润课堂”是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普遍存在的“离、空、灌、偏”问题,提出并实践的一种教学主张。基于儿童生长的天性、教学过程的本质、品德形成的规律来解读“和润课堂”的内涵。从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三个方面分析“和润课堂”的特征,阐明“和润课堂”从创设情境、观察生疑、唤醒经验、体验自悟到实践导行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就是要把根深深地扎进语言文字的肥沃土壤中,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料。要知道,根深才能叶茂,根粗才能苗壮。唯其如此,语文教学这棵参天大树才能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说到底,语文教学的事情还得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才能上出语文课的底蕴,上出语文课的性情,上出语文课的本色。其他任何的非语文的方法只能是“隔靴搔痒”,甚或“水中捞月”。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一系列听课中,我深因素和语感作用为主。然而,态势学生探索的兴趣,真正知道了学生切地感受到一场教学方式的革命,语之后,也应留有“空白”。教学《孔的“问题”。一位特级教师在讲授像春雨一样,已悄悄地走进我们的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时,我们《天上的街市》时,时常点拨、启发课堂。然而,有时又觉得新课改的常常用态势语摹状“排”的动作,让学生问问题。一堂课中,先后有17课堂节奏太快。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在态势语中揣摩人物的神态、位学生提出问题。“空白”营造出17“马不停蹄”45分钟忙忙碌碌,没心理。课堂上,老师摹状“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