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寻找和解释的过程,文学作品的深刻主题和思想内涵是无法脱离艺术表现方式而独立存在的。阿斯塔菲耶夫的《禁忌》一文中,大量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的文学质感扑面而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该文的艺术表现方式———对照呼应、明暗线、以小见大入手,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发掘其更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抒情文学独特的艺术概括方式有意象、意境、抒情母题等;艺术概括具有浑沌特点;解读中国抒情文学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用中国文学独特的体味、感悟等方式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3.
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因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而成为电影改编史上一部标志性的作品.然而,电影(祝福》表现的主题与小说(祝福》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小说文本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改编者所秉持的再创作原则与指导思想、改编者的自我风格及其对作品的个人解读以及文学和电影表现的异同等等,都是形成文本表现和电影表现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们谈论艺术表现问题,其运思方式、表达手段和艺术技巧都凝集于这一点。文学的创作与理论探讨的视阈——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黑格尔说:“艺术的使命在于替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艺术表现”。文学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表现”,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也反映文本形成的结果。我国古代文论《毛诗序》中提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相似文献   

5.
细节是文学文本的细胞,文学文本中的细节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精细性。细节在叙事性文本和抒情性文本写作中所呈现出的艺术功能,成为我们从细节切入文学文本的可能性。通过对中学教材中几个名篇的解读示例,具体地阐述从细节进入小说、散文和诗歌文本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在伊格尔顿眼中,文化生产是生产方式中的一种,是把语言加工成文字的文本,文本是意识形态的载体,传达一定意识形态的含义,文学文本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的传达是紧密伴随的,文本的解读者和读者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对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接受过程。伊格尔顿认为,意识形态具有为统治阶级辩护的功能,但在意识形态内部自身具有一定的批判功能。伊格尔顿指出了作为意识形态重要构成的艺术必然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但同时艺术自身也内蕴了对其自身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课文解读作为一种"教学事件",是解读者带着自己的目的,通过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寻找意义的过程。文学课文解读的合理性必须从解读者和文本的关系中确立,主要体现在目的论、内容观和解读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文学课文解读的目的应该"向内转"——转向解读活动和解读者自身;意义应是文学课文解读的中心内容;合理的文学课文解读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影响经典教材教学解读的因素很多。过去教材编写,文学作品归于文章文体,从文章学角度进行教学解读。新课标实施以来,教材编写重视文学文体,但教学解读的文章学视角依然隐约可见,对文学文本的"这一篇"特点重视不够。文本的教学解读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甚大,通过删改、阐释,一些作品的主题被改变。解读者不熟悉作者创作思想、写作背景,不重视艺术观念的更新,导致文本误读。经典教材教学解读存在的问题会削弱学生审美意识乃至个性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以学者化方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加快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9.
一.困惑存现 文学教学的过程原本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但在文学教学的课堂上,较多的却是生吞活剥式的解读作品。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更不管文本自身的个性特色,一律采用读读课文,谈谈感受,说说喜好的方式来阅读文学作品。有时,受某种“意识”的影响,也会引进一些“他类”的行为方式来替代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诗词听朗诵,教学散文览图片,教学小说看影视,热热闹闹,有声有色,失却的恰是最关键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0.
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是一个融会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文言文文本作为文学文本的一部分,由于书写语言与存在环境的历史性,语文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经常出现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通常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特点、结构形式、艺术手法等因素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即对文本进行细致、耐心、全面的分析推敲,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从语言风格、结构艺术等找寻意义的痕迹与线索,从而挖掘出文本内部意义"的一种文本阅读与批评方法,文学文本细读法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准确评价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文学解读,希望通过艺术分析为文学文本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终极结论,但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今天的文学解读,则希望通过创造性的解读,找寻他人所没有发现过的文学意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文学解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论文立足于文学文本,力求在异质文学之间寻求一种文本解读方式.据此,笔者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中西方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互为参照,展示出灵肉母题呈现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相似之处,彰显中西方两位文学大师的精神契合点,并发掘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学生掌握艺术阐释的方法,并运用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来解读文学文本,并予以独特的阐释和揭示,由此来把握经典文学文本的独特价值和审美意义,进而理解世界和人生?我认为,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步骤进行。一、艺术阐释的前提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家通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特殊的人物意象、深远悠扬的意境等特征,诗歌是最能表现作品价值的文学形式。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的解读,除了加强学生的文学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诗歌的意义和文本解读含义的阐述,探讨在教学上诗歌解读的不足之处,最终讨论出相应的对策用来改善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不是生活教育,不能过多地从生活角度去解读文本.语文教学也不是科学教育,不能过度地以求证的思维来评价文本.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尊重文学创作与表现的特点和规律,要以文学评析的方法和路径来观照文本、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7.
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是一个融会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文言文文本作为文学文本的一部分,由于书写语言与存在环境的历史性,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三言"是打开庄子哲学迷宫的钥匙,而隐喻是庄子"三言"表达方式的本质.庄子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和言说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一表达方式决定了对<庄子>解读要采用"体"与"悟"的直觉方法.庄子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庄子>文本的建构上表现出哲学与文学、思想与艺术的水乳交融.庄子隐喻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也使<庄子>一书成了一本有待读者参与书写的文本.但是,任何解释者都必须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以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就会失去阐释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文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文学文本解读现状看,仍处于文论危机状态,极大程度上弱化文学文本原有的属性,尤其在西方文学理论冲击下,更导致文论在定义上有较多偏差存在,这就要求立足于当前文论危机现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从不同视角做好文学文本解读工作。本文将对文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文学文本解读中对西方文论的认识以及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20.
"空城计"的故事家喻户晓,尤其是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来更是流传甚广。在几百年的《三国演义》接受过程中,人们试图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对这个经典故事进行演绎,如戏曲、评书、电视剧等等。由于各种艺术门类自身的特点,在对小说文本进行生发的同时自然要带有鲜明的自身的烙印。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电视剧技巧以及京剧表演的对比分析,探究各种艺术表现方式对"空城计"故事解读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