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学生的理想道德人格。从学前教育阶段起,就应在道德教育中.探寻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异于我国的核心道德人格标准,并结合我国的传统道德人格标准,确立一套符合全球化趋势的新的道德人格标准,以此作为教育路向,指导我们的幼儿德育,以培养既有民族文化精神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标准、既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又具备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方式的跨文化的“世界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耀后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道德思想,从而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道德风尚的传统。这些传统道德在对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培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养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说过:"有道德始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耀后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道德思想,从而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道德风尚的传统。这些传统道德在对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培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养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说过:“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可见,道德,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道德传统,是民族特质的体现,又是民族凝聚与发展的精神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陈艳 《班主任》2003,(2):9-10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主,汇合道家、佛家文化的文化系统。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的首要特点是以人伦思想为核心,以培养正人君子为目标。这个“君子”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理想人格。它包括以下标准:第一,君子必须是履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既有精华又存糟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合”文化为底蕴,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依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激荡的今天,如何把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增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和谐新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23):7-8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道德培养、人格的形成,因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内化人格、外化立国的德育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德育方法,"童蒙养正""内省改过""效法榜样""勤俭养德"等德育方法对于今天的道德教育仍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德育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丰富营养刘晓春,孙媛媛在《山东电大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  相似文献   

8.
“娶妻当如薛宝钗”是不少中国男性理想的择偶标准。除了美丽、多才,薛宝钗道德人格的魅力究竟何在?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薛宝钗在言行和处世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准则,从而展现薛宝钗符合封建伦理的“完美”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9.
传统美德教育与教师道德人格修养王若鸿,刘书勤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有重视教师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观念。中国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优秀的道德文化,为我国教师道德素质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当前.在改革开放经济转轨和东西方文化、道...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既有良好的表现又存在种种道德人格缺陷。为此,以文化为视角,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矛盾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及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主要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1.
肖幼林 《时代教育》2009,(8):6-6,12
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优秀的、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道德标准,扬弃腐败没落的糟粕部分;吸取西方文明中先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道德,摈弃其中与我国国情相抵触,不利于我国青年成长的反动倒退的部分,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搞好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既有良好的表现又存在种种道德人格缺陷。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矛盾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及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主要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3.
挑战与对策: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基本规则有着较高的道德人格要求 ,冲击着传统道德观念 ,需要更高的道德约束 ,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自由贸易、公平竞争、国际人才标准和价值取向又给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 ,我们要从现实出发 ,强化道德人格 ,继承传统美德 ,借鉴西方道德 ,改进道德教育方法 ,探索道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晓春。孙媛媛在《山东电大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性。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和德性的人。”可以说,个人自身行为的规范和自律必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课题在文化哲学的语境中,诠释了道德人格的文化生成及其文化本质。从研究我国高校面临的道德教育困境出发,论证了大学生群体道德人格的特殊性,并且进一步剖析文化经济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文化矛盾及其表现形式,探索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教育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字的结构上看,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含义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字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人格养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人格化的文化,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是文化化的人格。中国古代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哺育和铸造出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特征又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人格化的文化,文化化的人格,以及两者的有机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和中华儿女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人格养成教育中的优秀遗产,同时以更博大的胸怀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和人格特征,以铸成新的中华民族魂,展示更新的人格风采。  相似文献   

18.
一、道德人格即人格的道德规定性当代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是指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既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实现了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道德人格。从内容上来讲,它既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仁爱”精神、“重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传统道德人格中的优秀特质,也包括公正、平等和守法意识、竞争意识、自尊自强品质,包括在社会利益优先前提下的义利并举意识、开拓创新的精神等时代特质,同时还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相似文献   

19.
徐幼萍 《文教资料》2009,(33):56-58
本文以道德价值为切入点,从对传统文化观察点的新切入、对中原传统文化道德价值的再认识、中原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原传统文化中的德性救赎四个方面探讨中原传统文化在塑造道德人格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能体现一种文化的人格理想的行为模式,就是理想人格.在中西方的人格理论中,尽管各自文化传统所赋予的理想人格之内容各有不同,但认为理想人格是文化传统中能够经受时间检验的道德至境和行为典范,是一种人生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则别无二致.西方的理想人格理论,是在医治和研究人的精神疾病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标示着人格成(?)与完善的未来走向,看到了理想人格的实现与社会文化条件具有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但其理(?)逻辑又直接否定了理想人格实现的现实可能性.中国的传统思想理论,却没有陷入理想人格(?)(?)(?)路上的逻辑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