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倩颖 《小学生》2023,(9):82-84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引领着学生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清楚课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促成语文学习与语文知识网络的建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教材内容及教学侧重,设计提问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层次思考,在理解问题本质的同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12)
"掌握方法整体发展"湛江实验教材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每篇必读课文都编了富有诱导性和启发性预习提示。这些提示,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去读懂课文。那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自学能力的需要,是每位老师都要认真探索的课题。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指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吃透课文。而提问也有讲究。一、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问凡是涉及到课文思想内容,意思表达(如重点词语)等方面的本质性问题,往往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当学生熟悉课文后,如果避开现象性问题而围绕本质性问题提问,即抓住重点、难点提问,往往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如教《三味书屋》,教师提问:“鲁迅为什么要在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这对他一生有什么影响?”抓住这一本质性问题即文章重点提问能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个别教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想真正教得好,并不需要让学生将整堂课的内容都记住,也不需要为学生总结重点和难点,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的重点。本文探讨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的具体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出知识的重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找到知识的重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找到知识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和答疑是历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大家比较熟悉。怎样使这种教学方法更有启发性呢? (一)设疑引读。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就历史课而言,读主要在课堂进行。阅读之前,先简要交代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课文的梗概,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拟定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设疑,一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照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要具体,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三要有启发性,能启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解答疑难,还可板书一点与题目有关的参考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辨疑解难。辨疑是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学生自学,还是教师讲述,都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而后彼此切磋,切不可以为小学生知识面窄,理解问题肤浅片面,就由教师包办。即使学生一时提不出疑难问题,教师也要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循循诱导:或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学生的思维难点.在提问时,应尽量避免没有启发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等毫无价值的问题,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迅速抓住所学知识的本质,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并高效率地取得学习成绩的基础。如果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对新内容就有了初步了解,在上课时就能集中精力,理解重点和难点及关键问题。 具体操作是: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提纲,提纲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鼓励他们克服依赖教师解答问题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再在课内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二、听课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听课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要转变…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数乘法法则与整数乘法的不同点,是积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差生."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那么,在制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措施.首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则要扮好导演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可先指定阅读内容,提出具体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内容理解的程度,再适时引导、及时给予启发.但切忌急于求成,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所阅读内容中提炼出重点、难点,找出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指导学生阅读时,也可以先不提出问题,只指定内容,让学生阅读、总结.让学生通过阅读,说出所读内容的重点、难点,讲出阅读内容的线索.这样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一切知识,因此,在教授一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更重要,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引导学生自己读懂上下工夫,不断提高智力水平。怎样"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学呢?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有一定量的学法指导,尤其是自学方法的指导。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应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自己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读很重要。让学生初读时敢于提问。学生初读一篇新课文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所以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对题目、生字新词、难句、课文内容等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很有必要。一方面,教师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了解学情: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围绕问题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问题"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纽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把握提问要点,拓展提问的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勾划出生字,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再同桌对读,互相正音,最后由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通过抢读、轮读课文来进行检查。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生字字音、自己读通课文的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2.提出要求,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不是盲目的,应该对每一次阅…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历史课文的阅读指导,并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想把历史教学工作搞上去,推进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就要努力培养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将来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要经过对知识的深入思考,还要找出已知内容的关键之处,这比解决问题需要动用的脑筋要复杂得多。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融入新课教学中,关键是将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都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最主要的交际场所.而提问又是课堂上的最主要的交互模式.“课堂提问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教师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课文及相关内容等进行积极地分析和思考;学生的提问能解决自己在学习当中的疑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馈教学中遗漏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高文霞 《考试周刊》2008,(25):43-44
有效提问是师生根据语文教学目标,抓住课文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并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鼓励走出文本,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问题式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发问来促进教学互动和实现教学目的一种启发性教学方式。其中,教学问题由教师提问和学生发问构成。教师提问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疑点。问题式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内容、要求和主体。其模式包括教师提问模式和学生发问模式两种。教师提问和解答应讲求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发问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能力?首先是端正教育思想,牢固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服务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一教育思想的确立是学生自学能力得以落实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关键的是要把培养学生自己能力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觉知识的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首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并编写了富有启发性的预习题,足以见得预习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为使预习达到目的,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预习时间。其次是明确预习要求。如一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是:(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读读音,记记形,组组词。(2)自己读课文,把课文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的趋势之下,提高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提问的意识,成为数学教育的焦点。通过提问,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洞悉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转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提问,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