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师”的字源,“师”的群体构成及“师”的教育意涵的获得等方面对我国先秦时期“师”概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师”从原来的军旅之义引申表示军事长官,西周以后又泛化到擅长乐舞的“乐师”群体和在各种器物制造行业中因技术较高而被任命为主管的“工师”群体。当这些被称为“师”的群体兼职教育、大量从事教学活动之后,“师”逐渐积累了教事喻德的教育者意涵,最后“师”的主要义项也转移到指称教书育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2.
朱丽丹 《时代教育》2007,(10Z):89-89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尝试“角色反串”,发展学生能力唐西胜从行为科学讲,“角色”即在不同组织和群体中,成员所占据的地位、身份和职务。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教”者为“师”.学者为“生”。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下,教者“师道尊严”、至高无上;学者唯命是从、被动被迫。随着...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以来极为推崇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新颖、独到之处。从学习习惯上,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交流欲望,因为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从教育理念上看,它承认学生是可互相为师的,“兵教兵”有时可能比“将教兵”的效果更好一些。它可以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娥媚 《教师》2012,(33):12-12
教育前辈常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泓活水j”“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方能行万里路,更能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师不如生”———应试教育的悲哀上海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素养不如学生。令人不解的是,教师的科技素养如此缺乏,而学生的科技素养又从何而来呢?中学生,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科技知识大多从大众媒体获得,而并非从学校教育中获得。长期...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育》2007,(3):6-7
江苏:“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 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年底,该省将组织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丁方 《教书育人》2005,(4):14-16
自去年我们开设了“初为人师”栏目后,受到了青年教师的广泛欢迎。也引起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为此,我们策划了一组“初为人师”的综合报告。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群体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9.
马维娜 《江苏教育》2008,(13):20-20
这里借用“集体记忆”的概念,也只是选取其中某一方面的意涵对所要分析的问题加以解释.并不表明“集体记忆”的全部意涵仅止于此。也不表明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集体记忆”的理解可以企求达成一致。这样.就如同对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措施出台的记忆一样.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这段“往事”的历史延续与延展,更多强调的是“过去”这一事件对“当下”乃至“以后”教育现实和教育行为的重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免费师范生在就读的五年中,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化长成“人”,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化长成“师”,无论成人,还是为师,都必须养成良好的德性。这个群体一方面有着遵守规章、珍惜荣誉、爱好学习的积极态势,另一方面也有着过于自我、兴趣狭窄等发展困惑。高等师范院校应以目标系列化、教育课程化、评价绩点化为抓手,引导师范生积极实现德性成长。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角色必须在保证职业道德底线的基础上,从“德师”向“智师”转化,丰富的智力活动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相悖性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同伴群体文化是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中,与师疏离倾向和与师亲近倾向两者并存,表现出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相悖性。与师疏离倾向主要来源于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反叛性、与教师文化的异质性以及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中的“过客”心态;与师亲近倾向主要来源于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顺从性、与教师文化的相对同质性以及学生同伴群体文化中教师始终存在的特点。学生同伴群体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学生同伴群体文化的导向作用、监督作用、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提高成教专师的群体素质杨其奎随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教专师队伍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专师的来源复杂,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待从整体上加以提高。根据笔者调查认为:从专职教师整体上看,目前存在五个比较突出的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的爱你为什么不理睬”已经成为教育中的另类“常态”,为此,教师应转换视角来改进师爱:从师生的交往出发去改进师爱;从儿童的需要去改进师爱;从和谐的评价出发去改进师爱。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追求的目标,它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不均等情况下,经济落后地区的女童就学难问题很突出,“择校”行为中的公平问题也是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我国现实情况看,补偿原则使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准则应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以公平为先,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适度地以效益为主,教育普及和提高质量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罗素曾说:“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个艺术把握的好坏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成败。在教育工作中,必须时刻把尊重教育规律放在首位: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即使真正的“弱兵”,只要导之得法,也一样可以练成常胜之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一直流传至今。而中等职校的德育教师面对如今特殊的学生群体,“德”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德育教师的内涵入手。以图阐明其本真面目,使这一抽象的教师概念变为学生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8.
教师工作特性浅说含山中学吕导生自古以来,“师”、“教”同体。教育是一项按照一定阶级和历史的要求有目的地开发智力资源的专门性的伟大事业。而教师则是以教育为业、以德行为本、以育人为已任的依附于一定阶级的知识群体,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必须从爱学生开始。  相似文献   

20.
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关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非正式群体的理论体系,并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表现出发,经过分析与研究,对特师学生非正式群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