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是需要我们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我选择了《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实验,用"关注差异,分层评价"的理念,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和自信。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是怎样利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来转化学困生的。  相似文献   

2.
张永 《中国教师》2014,(17):47-49
<正>2007年,在北京密云县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项目时,我就开始参与"小学数学分层评价"的课题研究。从那时起,我开始和《数学分层测试卡》结识,它成为伴随我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多年的老朋友。回顾这几年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我常常自问,《数学分层测试卡》究竟改变了我什么?7年来的课题研究让我这样一位来自山区农村的教师充满教育的自信,从在大型活动中当"听众"不发言,  相似文献   

3.
黄秾登 《广西教育》2012,(5):61+63-61,63
由于有些实验教师对"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的实验目的和任务理解不透,在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过程中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是很多实验教师都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再单纯地让学生完成《数学分层测试卡》里的相关练习;有的干脆把几课时的练习集中到一节课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苏芩 《广西教育》2012,(5):68-68
《数学分层测试卡》刚拿到手时,我感觉它与一般的练习册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验开始后,相比其他练习册,我发现学生更喜欢分层评价这种形式,尤其是学困生也能拿到100分,他们由此找回了自信。《数学分层测试卡》还真不是一本普通的练习册。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数学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显著,如何创设适宜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梁威研究员率领其团队研发与实施《数学分层测试卡》已有20年,引导教师研究学生,关注学生差异。截至2014年,《数学分层测试卡》已经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推广使用,实验学校已达1 000  相似文献   

6.
李昌萍 《广西教育》2013,(21):87-87,89
《数学分层测试卡》是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评价,差异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每堂课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数学知识结构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分层评价,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让中等学生吃得饱,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教学实践表明: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道德思想、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方面。这些差异决定了让不同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吴剑 《广西教育》2012,(5):59-59
《数学分层测试卡》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差异教学提供了依据。一、把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与发展教师的素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李璐 《广西教育》2012,(5):66-66
《数学分层测试卡》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即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计出不同梯度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对我所教班级来说,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挑战难题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下面以《圆的周长》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11日,《数学分层测试卡》进入了我们的学校,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初次使用,开始的时候显得很呆板,只会在课堂的练习环节中使用,但随着不断地积累、反思,以及对分层评价理念应用的进一步认识,我开始把《数学分层测试卡》和课前的备课结合起来,和课堂的生成结合起来,和课外的延伸结合起来。经过这种形式和方法的变换,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显著,如何创设适宜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梁威研究员率领其团队研发与实施(《数学分层测试卡》已有20年,引导教师研究学生,关注学生差异。截至2014年,《数学分层测试卡》已经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推广使用,实验学校已达1000余所,覆盖师生近百万人次。本期((特别关注》选取“数学分层测试卡》20年研究中的部分成果,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探索和使用,近一个学期以来,我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覃晓催 《广西教育》2012,(5):72+80-72,80
2010年10月,我校参加了北师大"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实验。《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实验的载体,在本次实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使用至今还让许多的实验教师困惑不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层测试卡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本次实验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如新种子一样,播种在了鱼峰区这片土地上。"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以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差异、分层评价为切入点,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这个项目给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载体——《数学分层测试卡》。《数学分层测试卡》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课上学生只要完成相应层次的练习,就能获得"100分"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课题实施以来,我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梁威主持的全国及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的成果,自1994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有20年,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的实验研究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千所实验学校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和社会影响。2014年8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数学分层测试卡》实验研究20年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二层演讲厅隆重召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提高,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薄,并成为"学困生"。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后,我看到了学  相似文献   

16.
魏哲侠 《成才之路》2014,(21):58-58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而发展。这顺应了数学教学发展的趋势,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强调“因材施教”,也就是要让尖子生冒出来,让后进生不落伍,让学生数学的整体成绩能大踏步向前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数学分层次测试卡》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现实。它不回避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让素质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均获得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留给学生具有人性的发展空间。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和知识储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梁晓红 《广西教育》2012,(5):67+71-67,71
我是不经意间成了实验教师的。因为2010年秋季学期我任的是四年级数学课,而实验正好就在四年级中开展。从此,一本看似简单的《数学分层测试卡》走进了我和孩子们的课堂。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渐渐地,  相似文献   

19.
梁静 《广西教育》2012,(5):56-57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形式往往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从而弱化了评价的功能。记得一位名家说过:"再好的方法,如果重复使用一万次,都会变得毫无新意。"因此,创新评价方式,构建立体的评价网络,让评价永远保持新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以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课题。《数学分层测试卡》应时而生,为我们创新评价方式提供了载体,使评价的本来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在初中二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进行分层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得多,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较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显著。2014年我承担县级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荣幸成为课题的核心研讨成员,所以这两年来我在班级上课使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的实效性。以下我谈谈在班级进行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一、深入了解情况,准确分层每学期初,我都要花很多时间先深入了解所教班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