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2.
知识的整体化即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记忆的充分调动将相关联的知识重构形成知识体系,进而以知识的系统化促进知识的深化。知识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黏合剂"。在重构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它如同"混凝土"一般将知识紧密聚合,进而以步步为营,螺旋上升之势促成对知识的整体学习。历史知识学习是历史学习的起点,在教学中引入"迁移学习"是聚合历史知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凝练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琦 《教育导刊》2001,(19):48-48
知识的迁移是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影响,从教育目标的观点着眼,我们期待的是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促进影响(正迁移),知识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景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下面是地理教学中相关知识迁移的一些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学习理论在论及迁移时,一般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一种影响。后来,人们发现后续学习的知识对先前掌握的知识也有影响,因此将迁移的定义重新修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起积极影响的称为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就是负迁移。  相似文献   

5.
于爱萍 《化学教与学》2010,(12):24-24,37
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影响的效果来分.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知识迁移的现象在平时教学中时常发生.可以说。任何学习都不可能离开知识迁移.因为学习任何新的知识时都不可能脱离旧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影响总是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6.
陈晖 《考试周刊》2015,(12):119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花较少时间掌握较多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新知识上"少走弯路"。本文主要针对平时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作用,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的应用.两种学习之间的作用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就称为正迁移,如方程的学习有助于不等式的学习;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称为负迁移,如日常生活中的垂直概念对几何中的垂直概念往往会产生负迁移.从数学教育的目的看,应该追求的是正迁移.即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闻一知十"的境界,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所学知识对以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或促进、或干扰。迁移是学生学习中必然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潜移默化”都说明了迁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培养创新性人才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开展"知识迁移"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本科生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在本科生课堂教学当中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形成有效关联,编排促进"知识迁移"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有效实践,实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则称为负迁移。假若忽略知识迁移的条件、适用范围和问题的本质,生搬硬套,用一贯的思维定势去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基础性、结构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等基本特征,这就为在该课程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规律、培养迁移能力提供了基础.思想政治课知识教学的迁移主要有: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近距迁移与远程迁移、内迁移与外迁移.“辐射式教学”是一种新的迁移教学模式.为促进迁移,应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基础。教材本身的编排也十分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因此,在进行新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工作,重视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教学迁移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一、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数学知识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4.
刘斌 《中学教育》2003,(2):47-48
学习的提高离不开过去的经验 ,每当学习新的知识时 ,都会与先前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 ,而后继的学习也不可避免地对以前的学习结果产生影响。为此 ,心理学家提出了“迁移”这一概念 ,并定义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 ,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 ;反之 ,若这种影响对学习起抑制作用或干扰作用时 ,则称为消极迁移或负迁移。本文就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以此促进知识的积极迁移谈几点看法。一、重视概括 ,学会迁移迁移都必须通过“概括”这一思维过程才能实现 ,概括水平愈高 ,迁移就愈容易 ,因此在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15.
知识的迁移即学习的迁移,在心理学上我们将已具备的知识、情感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知识的迁移对学生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能掌握正确的迁移方法,那么其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本文以地理教学为例阐述正确的学习迁移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总结了完成学习正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教育与发展中形成的.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曾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以上两位哲人精辟地指出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作为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手,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其"会学",授之以"渔"的本领.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理解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维和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基本技能、方法甚至行为等,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叫做迁移。迁移在教学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运用迁移规律来设计教学程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一般的原理、概念、规律教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概括这些原理、概念、规律的方法,使之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如何运用迁移教学方法,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一、夯实基础知识,创设迁移条件我个人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掌握的知识和一般概念原理,对学习新知识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己任。语文能力的形成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要实现“转化”,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态度对于后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通俗地说,所谓学习迁移,就是“学以致用”。我国古人就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可见迁移对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汉语知识的迁移(辨析形声字、纠正错别字)在教学中,讲形声字时,我不仅给学生讲清形声字的组合方式,而且引导学生注意辨析形声字的…  相似文献   

20.
学习迁移理论是先前学习的知识或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本文主要论述学习迁移的概念,以分析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基础教学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