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关系着整个国民素质,现阶段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养成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主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时应该考虑和研究成立专门的公民教育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2.
朱蕾 《文教资料》2010,(34):199-201
针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缺失,作者从市民社会自身矛盾发展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高等教育滞后的视角.分析了导致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通过一系列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城市公民素质在不断提升,作为公民后备力量的大学生对国家公民发展有长期影响。但是,我国历史上缺乏公民教育传统,现阶段公民意识淡薄,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制约因素。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是未来改革开放的主要建设者,要成为高素质人才,首先必须成为合格公民,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和首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参与公共生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途径,"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渠道。为了验证公民参与、"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效应,基于浙江省8所高校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用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参与政治公共事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具有双重影响,且影响力度最强;参与校园自治、参与社区服务对公民意识培育具有正面效应,但其培育效应不全面。"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具有正向影响,但无法显著影响法治意识和自由意识,且影响力度弱于政治参与。大学公民教育须据此有效应对,以促进大学生养成现代理想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学生作为我国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民意识养成应当成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民意识为视角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体现了时代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大学生法律课程的教学需要,是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有机联系的整体.宿舍文化——作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载体之一,能够唤醒宿舍主人的自主自觉意识,激发宿舍主人的责任意识,培育宿舍主人的民主参与意识,促使宿舍主人公共道德意识的养成等.因此,高校应树立主体间性、服务、互助等教育理念,加强宿舍文化载体建设,寓公民意识教育于宿舍制度、管理、活动建设中,从而推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文章介绍了个性心理健康,同时分析了大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加强和完善大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意识的教育,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法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是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因为公民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体现者。大学生公民的法治教育是高校理应承担的教育职责和社会责任。大学生的敬法意识、懂法能力和守法行为不仅需要大学教育,还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的自觉养成和积极践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要受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制约 ,提出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建立农村社区高等教育网络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路 ,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文本对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策略作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鼓励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现代民主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已逐步成为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的动力之一。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参与力量逐步得到确立和认同,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大学生对现有的学校管理模式存在不满,参与途径比较单一,等等。推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应着重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参与能力,拓宽参与途径,建立大学生参与管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江苏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认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大学生就为情况的制约,提出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建立农村社区高等教育网络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路,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对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策略作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桥  刘春阳  刘敏 《教育与职业》2007,(15):178-17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伴之而生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受损的问题日益严重,就业权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与指导,规范人才市场运作规则,努力构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体系,是唤醒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意识,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不受损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扩招意味着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曾经的天之骄子,逐渐成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大众化教育带来了社会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导致了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降低。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并且如何通过教育理念和体制,逐渐重新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充分阐明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并就数学方面做了几点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由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硬骨头.要想啃掉这块硬骨头,找准原因是关键.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量的矛盾,又有结构性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高等教育质量不高是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原因.提高教育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享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必然举措.此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也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如何做合格公民的教育。大学生是公民的有机构成,是年满18岁具有选举权的"政治公民",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公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现实的公民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其内容是民主与法治、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教育。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路径是公民选举、法律课堂、道德课程、民主法治课、罢免案。公民教育要注意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制衡与遵约的关系、内容教育与对象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是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优化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结构是顺利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强化"生命线"意识,确保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建立开放、多元化的就业制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意识的调查,发现其参与意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表现出参与认识不深刻、参与动机功利化、参与能力不强、参与心理不成熟的状况。大学生参与意识呈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市场经济重利性等消极性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范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限制等五个方面。学校是大学生参与意识养成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拓宽大学生参与的渠道以及改进和完善高校作为大学生参与意识培养主体的民主管理环境等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素养,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支新生的最具活力的高等教育力量,我国民办高校及其在校生数占全国高校及在校生数的比例还不是很高,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民办高校应有发展的新思维,树立品牌制胜意识,以意识、文化、管理和特色取胜,以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表现日益明显,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维护广大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合法权利不容回避.要从政府、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责任人意识出发,有力地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实现,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