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过程目标: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科学探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2.
教学分析 《沉与浮》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研究盐的溶解特征后,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的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放到水中的物体除了溶解外还有其他的情况,从而引出沉与浮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亲身感受浮力的存在。接着又通过实验探究“沉到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和拓展,让他们设法“改变鸡蛋的沉浮”,  相似文献   

3.
李强 《中小学电教》2009,(12):48-50
一、教材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下)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和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九课,本课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并让学生亲自感受浮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设计理念: 1.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背景分析:本教学案例是笔者的一节省级赛课,案例突出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途径,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得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简化了教学的难点.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现将其展示如下:案例描述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魔术表演"浮沉子",念"下沉"小瓶很听话的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物体的浮与沉>的数学为例、介绍了创设物理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撂究精神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物体的浮与沉》的数学为例、介绍了创设物理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建新 《考试周刊》2014,(34):155-156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最后一节新课,是对前面力、力和运动、压强与浮力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有的下沉、有的上浮这一现象出发,提问学生如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得到结论,然后用二力平衡条件对漂浮、悬浮两种状态进行分析。考虑到学生即将升入九年级,对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以“固体和液体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安排了四组教学活动:想办法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研究小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探究鸡蛋或土豆浮起来的方法、用沉浮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采用PBL进行“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设计,以“浮沉子”为中心问题,逐步分解,以问题提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与评价、迁移应用为脉络,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13.
2.买验 师: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比赛,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边说边板书课题)。咱要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巧妙。你有信心吗?那就开始吧!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实录了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实际过程,记录了师生共同探究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以亲身实践证明在农村学校、在农村的科学课堂上,即使是非专业教师也完全可以凭借简单易行的实验器材去探究科学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只要你认真备课,你完全可以上好一堂科学课。本案例对农村教师具有借鉴价值。教材分析:《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科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相似文献   

15.
<正>浮力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也是中考常考知识点之一。近几年来,虽然试题中浮力的繁琐计算大幅减少,但在各种题型中会出现比较、判断、简单计算浮力大小等。正确理解浮力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灵活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浮力的知识点,并通过一些例题探求浮力大小变化及计算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6.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呢?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以矛盾冲突引导科学探究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矛盾"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必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材:华东地区教材第一册第七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知道质量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新课改的主旋律。本文以笔者在西南大学物理学院科技文化节中教具设计与科技制作一等奖的部分作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尝试进行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探究式教学设计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假设、实验等方法认识到: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空间、利用漂浮物、往水里加盐等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究与分析、交流与合作,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