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专职的“传道、授业、解感”的人,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仅不能回避,还应该尽可能答得简洁漂亮。 回答学生提问的方法很多,讲个故事并以故事做答,就是极具魅力的一种。 不仿看一个生动的例子。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问他:“青年人应该怎样择偶?”他笑笑,立刻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三个人即将穿越一块成熟了的麦地,他们每人都有一个机会,这就是穿越麦地时不许回头并只许选择一次,看谁能选到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一个人出发了,他很快发现有个麦穗挺大,就把它搞了下来,当他发现后边还有更大的麦德时,却已不能再选…  相似文献   

2.
择偶一直足婚姻家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厦门市初婚者为研究对象,立足社会学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对厦门市不同性别初婚者的择偶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对不同性别的初婚者的择偶标准差异作分析,认为择偶差异主要是生存理性、经济理论和社会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天地》2010,(9):44-45
很小的时候我跟着外婆在乡下拾过麦穗。所谓拾麦穗就是在别人收割过的麦田里再找被漏掉的麦穗,当然,我总是拾不到几枝麦穗,而我的外婆总能拾到很多。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如何将这种理念物化为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呢?笔者以苏教版十一册《最大的麦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最大的麦穗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  相似文献   

5.
<正>一位老师让他的三个弟子沿着田埂前行,不许回头,并且每个人只有一次选择机会,看谁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了没多远,看见了一个麦穗,认为是最大的,就摘了下来。但是在随后的路途中,他看见了许多更大的麦穗,苦于不能二次摘取,最终懊丧不已。第二个弟子汲取他的教训,每当发现一个大麦穗,就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大的,结果快要走完全程时依然两手空空,最后行程即将结束,只好将就着摘了一个,最终痛惜不已。第三个弟子总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实验教材《最大的麦穗》一文,讲述了古希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苏格拉底带学生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边,让学生到田里摘一株最大的麦穗,并且是许进不许退,但学生挑挑拣拣,空手而归。最后苏格拉底启发学生:这里肯定有最大的一穗,但未必能碰到,即使碰到了,也未必能准确判断,那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  相似文献   

7.
近日闲读,读到一则寓言故事:一位古希腊青年去摘麦穗,看见了一支较大的麦穗,本欲摘取,心想前面还有更大的,于是往前走又看见了一支大的麦穗,心想前面还有更大的,于是又继续往前走……最后,他没有找到最满意的大麦穗,只得失望而归。《伊索寓言》里的一则“狐狸摘葡萄”的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中“猴子掰苞谷”的故事也相类似:狐狸一心想找最大的葡萄,猴子一心想找最大的苞谷,结果也是大失所望。由这几则故事想到人生的种种选择和决断,颇受启迪。说起来,生活中的“麦穗”(或葡萄、苞谷)真是太多了,我们不是常常就像那古希腊青…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现代女性的择偶条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女性的理性择偶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出《现代女性择偶条件问卷》,该问卷认为,现代女性的择偶条件是由家庭环境、身体外貌、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特征、情感和经济条件这6个因素构成的,测验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9.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大半部分内容是在讲述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从摘麦穗的缘由到弟子们如何摘麦穗,直至摘的结果,交待得完整而具体。但作者并非就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么一件事,而是利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生旅途中应如何对待机遇的一个道理,像这样由事及理便是缘事说理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476名上海知识青年回答的择偶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的择偶观念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理性趋势,都将对方的个性因素排在择偶标准的前列,不过,男性重外貌、女性重社会经济资源的性别差异仍清晰存在;与大龄未婚青年(≥28岁)相比,年龄较小的未婚青年在配偶的选择上,更为重视双方个性上的相容性,以及对方的经济基础;独生子女在择偶过程中更为重视对方的物质经济基础,非独生子女则更为重视对方的持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最大的麦穗     
犤读故事犦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  相似文献   

12.
朱国忠 《中国教师》2008,(15):42-44
<正>语文教育必须是适时的教育,所谓适时的教育,就是要抓住机遇。正如《最大的麦穗》所昭示的那样——错失良机,无法回头。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一种捕捉机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选收了一篇有关苏格拉底的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 青年朋友们不妨一读: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儿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走进麦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直到苏格拉底大喝一声:“你们已经到田头了!”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相似文献   

14.
最大的麦穗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带着他的七个徒弟来到一块麦田前,说:“你们现在从这块田地里走过去,捡一枝最大的麦穗。你们只能拾一穗且谁也不准回头,如果谁捡到了,这块田就归谁。”“这还不简单!”徒弟们听了,很高兴地说。“好,我就在对面等你们。”柏拉图说。于是,那七个徒弟从田地走到对面。可最后,他们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他们以为最大的麦穗在前头,所以一路上总是匆匆向前。结果到了尽头,却发现最大的麦穗已经被自己错过——追求最大却失去最大。我们常常胸怀大志。可很多时候,却是空有理想。理想是那枝最大的麦穗,在前头。…  相似文献   

15.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这堂习作课,我一下子想起了苏格拉底的一个著名教育故事: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走进麦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  相似文献   

16.
进化心理学认为男性在择偶方面注重女性的外貌身材,其实质是关注女性的生育价值。而女性在择偶方面更多的是选择社会经济条件好的男性,追其根源是为了保证其自己和后代能生存下去。《婚姻法解释(三)》主要是将结婚时双方对家庭的财产投资给予"平均化",而这与我们人类几千万年进化而来的心理相违背。本文从进化心理学男女不同的择偶心理机制出发,对现行的《婚姻法解释(三)》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80后”女性择偶观发生的变化与他们这一代自身的关系、受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哪些特征影响“80后”女性的择偶观,以揭示这个群体的择偶标准是否是理性的选择,力图找到正确的引导价值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汉字特征分析、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交融、理性写字教学法的好处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提出语文课最大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师本身的观点,得出理性写字教学法能够整合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师生双方的创造性、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胸有全局的气度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80后”女性择偶观发生的变化与他们这一代自身的关系、受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哪些特征影响“80后”女性的择偶观,以揭示这个群体的择偶标准是否是理性的选择,力图找到正确的引导价值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以网络信息交流为特征的人际交往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通过网络进行交友择偶已成为不少都市人在忙碌生活节奏下无奈的选择,且与传统交友择偶方式相比,充满了新奇和时尚意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跃跃欲试.通过对两种性质不同的网恋的理性分析,认为网络交友尤其是择偶切不可轻率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