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娟红 《新闻爱好者》2010,(11):100-101
附着符号,指语言符号以外,一切伴随着人的符号,如声气息、面部符号、身势符号、伴随着的物理符号(物体)。多方面的附着符号,形成了一个与话语同步的符号集合,于是成为符号束。笔记小说对附着符号参与语用现象的记载随处可见,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伴随着人的物理符号的参与,二是人随身而有的系统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文献中,需要描述的事物和概念远比可用的符号多,现实中符号的合理应用和表达是相当复杂的。研究符号描述句的重点是,探讨符号的应用(语义)和符号的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符号的语义可有指称概念符号和表述功能的符号;就符号的形式可有文字符号、数字符号、标点符号和特种符号。文章探讨符号的语义与形式之间存在的某些规律,如指称符号必须以文字符号作主符号并配以相应的字体或变化;功能符号多使用特种符号和标点符号;等等。探讨了编辑人工语言与标准化规范化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探讨食品行业品牌塑造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和一般规律,以冷饮食品的营销典型——甄稀冰淇淋为主要剖析对象,从人物符号、内容符号、情境符号3个互动维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甄稀冰淇淋通过明星演员等人物符号的多维能指,精准塑造了品牌符号的高端消费定位,并通过文字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口语等内容符号的多层表达,传递了品牌符号的"细腻"价值特性,最后通过微视频、直播和综艺节目等情境符号多维构建出的符号交织系统,在线上线下的社交互动中成功完成了品牌符号的社会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袁建 《传媒》2018,(7):83-86
广告符号机制是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该机制形成了以符号为基础的区隔性、超级意指性、象征性三个层次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中,广告符号机制呈现出主体多元性、内容生成的精准化与个性化、传播生命周期的短暂性等新特征,其运行的内在机制是大众消费仪式符号和小众亚文化符号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5.
单位符号是指物理量单位的字母表示形式。如长度的单位“米”,用字母表示为“m”,即为单位符号。所有单位符号一律排正体字母,这是规范所明确的,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些单位符号,有的要排大写,有的却要排小写。如:长度单位符号m要小写;力的单位符号N要大写,而kg又为小写;压力、压强、应力单位Pa中P要大写。而a为小写;SI倍数单位MPa中M为大写,而同是SI倍数单位kN中k却要小写;能量、功、热的非SI倍数单位eV中,e为小写,而V为大写,等等。  相似文献   

6.
肖丽 《大观周刊》2013,(11):389-389
牡丹花与洛阳有着浓厚的缘分,是作为洛阳的符号而存在的。本文试图以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指导,分析牡丹花的符号意义,并试图分析作为一个符号消费的洛阳牡丹花。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符号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汉语网络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两种符号的复合体之基本特征和传播机理,分析网络语言符号的增长以及网络语言符号消失之原因,利用符号学原理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和阐释,能使我们了解网络作为传播载体如何依赖符号系统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符号是区别于语言符号的,单独或依附语言符号发挥意指作用的一种符号形式,主要以人的肢体、表情等动态形式为载体,辅以服饰、气味等静态形式。非语言符号具有立体性、暗示性等特点,使得其在一次传播往返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语言符号的传播作用。此外,非语言符号也顺应时代的需求,其本能性、美学性等特点相较语言符号的组织性、单独性更具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9.
编校中物理符号应用的辨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前 《编辑学报》2007,19(1):37-38
符号在科技论文中的应用频率很高.有些同一符号可以分别代表量、单位及数学符号,而且有些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形体上极其相近,不易区分.在编辑工作中发现,这2个方面均频频出现符号的误用问题.提出了通过对物理符号进行归类和梳理,编制量符号归类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著名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曾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认为符号是人本性的提示。这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即发明符号、运用符号并依赖于符号传播思想及文化。其中,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服饰是非语言符号的典型代表。国际政治中的服饰具有其特殊性,不仅承载着复杂的政治文化信息,更是丰富政治外交语言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符号属性。在无形中承担起传播外交理念,助推经济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国际政治中的服饰符号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场合的跨文化传播功能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所谓广告,就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形式,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广告中有各种符号及由各种符号构成的文本,根据跨文化传播学的分类,我们把符号分为语言型符号及非语言型符号,其中语言型的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则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声音、图像以及背景音乐等。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说,语言型符号是主流,但是非语言符号也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以广告中的非符号语言为例,对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基因及蛋白质符号的规范编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翠英 《编辑学报》2004,16(4):262-263
科技期刊中基因符号、蛋白质符号使用频率很高 ,但也较难掌握。目前不少学术期刊生物和医学论文中的基因符号、蛋白质符号的用法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根据有关命名系统 ,探讨常用基因符号、蛋白质符号的规范化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媒介景观即通过媒介呈现给大众的宏大奇观或景象。媒介景观源于法国境遇主义运动创始人居伊·德波所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是媒介对社会符号化构建功能的直接体现。本文通过对媒介景观理论概念内涵的剖析,揭示了媒介景观是媒介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三种符号共同构建的结果,并对央视春晚电视媒介景观中的媒介化文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的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呼瑶 《东南传播》2013,(3):32-34
媒体环境,也称为拟态环境。在媒体这个大环境中,各种媒介全天不间断地传播信息符号,使我们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对事物的认知观念、想法和态度。媒介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各异,涉及内容广泛且多元化。所以,本文以符号学知识为主,以广告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为载体,结合媒介批评在符号中的表现,分析媒体环境下符号跳动的脉搏,并且提出设想:如何在媒介建构的环境中把握符号跳动的脉搏,在亦虚亦实的空间中保持理性。  相似文献   

15.
樊丽  吴晓东 《编辑之友》2023,(8):43-49+55
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正在以不同方式“出海”,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以自塑的形式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符号传播一直以来重视古代文化符号和全国性文化符号的呈现,但在针对国外民众的调研中发现,其对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行选择与重组。在全球化社交平台盛行的当下,地方性、具象化、生活化的文化符号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因此,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富有当代意蕴的地方文化符号的传播能量不断释放出来。文章从符号学和国家形象理论入手,提炼既有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兼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在角色定位、传播系统调适、传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规划设计,满足国外民众对于中国当代真实生活和具象化文化体验的需求,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符号体系。在地方与国家的互动中,以可见、可亲、可感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传播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对物的消费不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的使用价值上,而更追求对物以外的价值,即符号价值的消费。符号消费的行为带来的是对生活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变异”的产品。本文以抗战“雷剧”为例,结合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的内容,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种“变异”产品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各类网络红人不断涌现,成为了大众消费的商品,其中出现了李子柒、丁真这类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网红.文章以符号消费为理论背景,以李子柒和丁真的走红为案例,分析此类乡村网红建构符号的过程,从身体消费、景观消费以及情感消费三个维度分析大众对于网红所构建出的文化符号的消费,并指出大众在这场群体狂欢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只有通过以文化符号为媒介的有效传播的方式进行才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借用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根据符号圈不同区域的校园文化符号的特点和需要,建设校园文化符号,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符号认知传播作为一种方法论,因其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在符号建构与传播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影视作品的形象建构中,从认知的视角对传播本体和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将会有助于形象表意的建构以及形式符号的表现。符号的本质就是表意,而意义的理解与传播更需要主体认知的主动介入。本文从考察认知科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的融合机制入手,从符号的功能和用途出发,以艺术符号与实用符号为例,探讨不同形态符号的认知传播模式与机制,同时也注意到语境对认知建构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视集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于一体,可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以具体节目为例对电视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类别、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电视媒体从业者及受众对电视传播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