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生产经济与科学技术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建国以后销声匿迹的迷信活动却又死灰复燃,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化腐朽为神奇”,同时还开发出一些“现代迷信”.科学与迷信同步繁荣的现象,无疑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中的一个怪圈.本文拟就这一现象,试探索其存在的社会原因及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刹住校园里的迷信风董英当前,一些中小学生对看手相、占卜等津津乐道。对一些迷信活动,不少学生参与,且有蔓延之势。这是由于中小学生年幼、缺乏科学知识等原因所致。可是,不少教师也参与迷信活动,这就叫人不好理解了。一次,笔者亲睹一位老师将一算命老头领到学校办...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招徕了许多笃信者。盛行的“现代迷信”活动相关部门曾就中小学生对超自然的认识进行了调查,统计的数据令人深思。有13.4%的中小学生迷信算命,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考试、升学、中奖、遭灾等等,都有命运之神安排,为改变命运,他们暗中请求神灵保佑,甚至还随家长到庙宇烧香拜佛。还有很多学生迷信吉利,对幸运数字、幸运色等幸…  相似文献   

4.
目前,社会上的迷信活动日渐频繁,求神拜佛屡见不鲜,而农村尤盛。农村幼儿的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往往不注意迷信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因此,迷信思想很容易在农村幼儿的心灵中滋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办好家长学校,强化家访工作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讲清迷信对幼儿成长的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针对农民迷信思想严重,乡村迷信活动盛行,安徽地方新政权通过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控制迷信品生产、坚决取缔迷信组织等措施,做了大量的破除封建迷信,改造广大农民思想的工作。但新政权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领袖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6.
斯图尔特·维斯在《相信魔法:迷信心理学》中指出:“迷信就在你心里,无论你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高科技社会,迷信无处不在。而且随着你社会地位的提高或者随着你个人资产的增值,迷信对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荒谬的现象简直就是社会的白蚁,是一个严肃的社会现象,是种最普遍的心理障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校园里也刮起了一股迷信风:白羊座的同学认为要用绿颜色的笔才能考出好成绩;“笔仙”可以告诉你期中考试得第几;算命网站能预报你的死亡日期……校园中存在着哪些迷信现象?对于这种与科学并存的迷信,我们的中学生们到底作…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迷信回潮现象。此现象一经出现就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和批判反思,普通群众、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分别从各自的立场采取了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普通民众通过报纸刊登文章揭露迷信活动,专家学者通过召开研讨会等形式进行社会呼吁,政府部门更是通过相关的行政规定、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以及必要的强制性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迷信是一种盲目的信仰,它的特点一是宿命,二是急功近利.迷信的蔓延会成为一种精神障碍,危害个人生活,影响社会活力.当前农村社会迷信思想发展的动因,一是由于社会转型引起的价值混乱.二是市场竞争形成的心理焦虑,三是理性思维弱化造成的认识混乱,四是文化生活贫乏产生的精神空虚.  相似文献   

9.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科学使人聪明、使人进步,迷信使人愚昧、使人落后,甚至使人毁灭。近年来,愚昧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算命看相生意兴隆;有病不求医,以香灰、塘水、跳神、思神来治病的事屡见不鲜,更加荒唐的是有些干部居然听信风水先生的胡言乱语,把好端端的新建楼...  相似文献   

10.
张竞碧 《英语辅导》2011,(4):142-144
迷信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在概述英语迷信的基础上,对迷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阐述,并分析了英语迷信产生的原因,指出应辩证地看待英语迷信,以便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风土人情,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科学使人聪明、使人进步,迷信使人愚昧、使人落后,甚至使人毁灭。近年来,愚昧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算命看相生意兴隆;有病不求医,以香灰、塘水、跳神、思神来治病的事屡见不鲜,更加荒唐的是有些干部居然听信风水先生的胡言乱语,把好端端的新建楼房推倒重建。发生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一些基层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还远远没有达到破除迷信的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种借助于网络伪装的迷信活动正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毒害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抽取广州市中、小学生各200名作调查,数据表明中学生受网络迷信影响的比例及程度较大:中学生受教育压力大及本身年龄阶段特有的追求时尚、盲目从众的心理导致他们成为网络迷信病毒的易感人群。建议加大执法力度铲除传染源;通过强化网络管理和加强网络技术监控来切断传播途径;采取各种手段保护易感人群,使中学生最大限度地远离网络迷信病毒的侵害。  相似文献   

13.
李德顺等在《人民论坛》第10期撰文提出,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需要更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注意防止两种"迷信":一是"市场迷信"。单纯迷信市场,容易导致文化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形式主义,会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变得浮躁和浅薄,使"忽悠"成为时尚。这将造成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低俗化、消费化、短期化、快餐化,压抑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而形成文化沙漠。二是"话语权迷信"。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学校园迷信思想泛滥.中学校园中迷信思想的产生有特定的原因,除了心理因素之外,还和中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客观环境等有密切联系.中学生校园迷信不仅对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危害,也给社会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迷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年来,被保护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中,迷信想象日益突出,这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大学生存在着迷信心理,但不是很严重,总体处于中度水平以下,程度较深的是求神祈祷维度。针对大学生迷信心理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两篇同题作文,它们有以下几个相同点:一是材料都来自我们小学生的生活,这说明作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作文材料;二是主题都十分鲜明,不信菩萨信科学;三是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我们小学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小学生坚信科学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四是文章中是非清楚,爱憎鲜明,情感丰富,对科学就爱,对迷信就恨;对科学拥护,对迷信反对,旗帜鲜明。文章的不同点在于:一是迷信的内容有别,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迷信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同类而不同一的现象。迄今为止,宗教与迷信经历了一个由统一到分离的膻变过程。如果说原始社会的宗教与迷信混饨不分的话,那么人为宗教的出现便成为宗教与迷信分化独立的契机。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而发生的人类社会中思想与实践相分离的历史进程,原始宗教也产生了观念与行动,即信仰与巫术的逐步分离。社会的需要和人为的加工使得宗教越来越神学化、精致化、体系化,彼岸世界于宗教的重要性和核心意义日益增长。而那些仍然注重现实世界的粗陋低劣的原始宗教观念和巫术,以及与正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动荡,本文提出迷信引发政权更替;下层民众总是利用迷信颠覆社会;迷信的秘密会社是引起社会动荡的组织形式;迷信文献是引起社会动荡的理论准备;迷信的预测是引起社会动荡的重要舆论。文中侧重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提出秦朝的灭亡与迷信的泛滥有关。作者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为现代化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封建迷信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封建迷信呈逐渐增多之势。问卷调查表明,相信迷信和迷信半信半疑者高达被调查者的41.3%。迷信的出现有其社会历史根源,但现今封建迷信重又抬头则有其特定的原因,它是病态文化的延续,是社会成员文化素质偏低的恶果,也是社会转型时出现的负效应。当今的封建迷信又有其特征,表现为人为的操纵性,过程上的突发性,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它对社会稳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会加剧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弱化理性主义信仰,破坏正常社会生活,甚至被蓄意危害国家安全的人所利用。为控制迷信活动,除了应注意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外,还应注意消除引发迷信的其它社会根源并做好心理调节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迷信是一对挛生兄弟。作为社会意识,两是对社会存在否曲,颠倒的反映,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但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迷信则是一种社会心理,二分上不同的认识层次,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理论上剖析宗教和迷信之异同,是在实践中正确对待宗教和迷信的前提,也是精神明建设过程中应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