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中叶起,教育人类学在德国业已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教育人类学具有开放性与“大陆性”特征,并以人类自我形象为核心议题。在全球化进程背景下,教育人类学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反思德国先后经历的哲学、现象学以及整合取向的三种教育人类学的传统范式,历史文化取向的出现为教育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展望未来,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将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注重交叉学科与跨学科、交叉文化与跨文化,以及把人文艺术教育作为研究重点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科学奖金是衡量各国以及各组织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20世纪前20年诺贝尔科学奖金数的分布情况,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从英国向德国转移的明显趋势.德、英两国大学对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显著差异以及两国政府对教育国家主义的不同践行,导致德、英两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升降,并最终引起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易位和科技基本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冯东 《文教资料》2007,(28):60-61
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分析得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三个阶段。第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萌芽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60、70年代)。第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以高等专科学校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第三,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发展阶段(70年代以后),以职业学院的出现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科学奖金是衡量各国和各组织的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20世纪前20年诺贝尔科学奖金数的分布情况,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从英国向德国转移的明显趋势.德英两国大学对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显著差异,以及两国政府对教育国家主义的不同践行,导致德英两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升降,并最终引起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易位和科技基本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席勒,J.C.F(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Schiller)18世纪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文学家、德国戏剧家和诗人,在他的著作《审美教育书简》中首次提出“审美游戏”的理论,并大力提倡进行审美教育,对于促进德国文化的发展,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具有积极意义。在20世纪初期,我国的审美教育曾一度受席勒学说的重大影响。在近一个世纪之后,对于当代学校审美教育而言,席勒“审美游戏”自由性与非功利性理论仍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经济强国,其发达的职业教育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独具特色,这与其先进的职教课程文化理念密切相关.分析研究其职教文化特色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孕育和发展深受生命哲学、精神科学、现象学、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家康德、狄尔泰、博尔诺夫等人在德国教育人类学成为一门专业研究领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继承了发端于20世纪初的精神科学教育学的衣钵,是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70年代其影响达到巅峰,并对俄罗斯、荷兰、加拿大等国的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化浪潮为背景,分析德国工业化背景下的文化特征,指出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德国的恩想领域却发达而健壮,并且形成了科学务实的文化传统.在此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转变,学校企业训练体系初步形成,全日制职业学校也得到了发展,为之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德国19世纪高等技术教育文化背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业技术文化概念,为德国高等技术教育研究开启了新视野。以高等技术教育发展为线索,梳理德国高等技术教育发展过程,分析了德国高等技术教育与工业技术文化的关系,认为技术教育既是工业技术文化的产物,也是工业技术文化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1.
以理性、思辨的态度认识不同国家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处理文化与职业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基础。德国和日本职业教育及其特色的形成是其社会文化的产物。尽管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两国的职业教育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独具特色的德意志民族文化和大和民族文化依然对德日两国的职业教育价值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及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造就了两国成功且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中,虽然引入了被国外验证行之有效的英美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然而由于德国在文化和高等教育传统上与其他国家的差异,这一模式短时间内在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研究表明,文化价值观念和传统体制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一种新体制的认同程度。而这种认同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革的进程与成败。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的文化视角——兼论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职业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受到本国文化中不同层次内容、因素的影响,这也成为学习、借鉴他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基本前提。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与经验,要考虑其制度、体系、教学层面特色的形成背景,及其与德国传统、经济体制、劳动组织、培训市场等文化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甄瑞 《时代教育》2010,(1):101-101
德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多种教育形式,不同的教育形式又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学校。本文通过在德期间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对德国教育体系各个阶段及不同教育形式进行了分析,旨在理顺德国复杂的教育体系构架,摸清体系中不同阶段和不同教育形式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6.
一国职业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受到本国文化中不同层次内容、因素的影响,这也成为学习、借鉴他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基本前提。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与经验,要考虑其制度、体系、教学层面特色的形成背景,及其与德国传统、经济体制、劳动组织、培训市场等文化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uses the biographies of three German teachers to explore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 immigrants' efforts to provide education which upheld their ethnic traditions and prepared their children to take their place in the British colony of South Australia. Lutheran schools, German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itially performed these functions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Once compulsory schooling was introduced in 1875, however, German state schools were marginalised as English became the only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the rapidly expanding state school system, and many private schools closed. Rural Lutheran schools maintained their role as nurseries of the church but also accommodated the demand for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by using state school courses of instruction in many subjects. In essence, by 1900 schools were no longer the key site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German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South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8.
德国移民教育策略对我国城市新移民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一直以来是世界移民的目的地,除了因为德国经济发达,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之外,更因为其推行的移民政策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多个方面都能促进移民融入德国.文章从德国对移民的教育策略出发,分析德国移民种类和德国移民教育就业情况,以此深入探讨我国城市新移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德国教育策略对我国城市新移民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面对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引发一次又一次的学校音乐教育改革。面对声学环境的变化和外来音乐文化的涌入, 再一次引发了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本文以德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为主线, 阐述了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20.
For many years the possible introduction of the German 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me into other countries has been discussed.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to other countries has been controversially discussed in the work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and i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 even though the empirical basis is quite narrow.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vocational and training behaviours of German corporations in their subsidiaries in Japan, China and India. Even though all three nations are important countries for the German corporations the cultur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systems are very different. Based upon the theory of the EPRG model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and in terms of the EPRG model by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polycentric approach is used exclusively in India an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in China. In Japan, in addition to the prevalent polycentric approach, there is also a strong influence of geocentric training styles. The similarities can be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stronger focus on theoretic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a more academic attitude in society as a whole, which means that purely vocational training plays a marginal role with low esteem. In this context,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 German sty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