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教学论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在本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是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换的一个世纪。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究竟什么是传统教学论,什么是现代教学论,二者的关系怎样等,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是研究教学论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闫祯 《教育探索》2002,(9):56-58
现代教学论应运而生,它是传统教学论的新发展。本以前瞻的眼光,着力论述了现代教学论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关系和教学方法这四个方面体现了传统教学论的发展趋向,同时也简要地论述了现代教学论在其他六个方面也体现了传统教学论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百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统走向现代 ,实现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换 ,是 2 0世纪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题。在 2 0世纪 ,我国教学论的研究经历了现代教学论的萌芽时代、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全面建设时期三个阶段 ,通过对教学理论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百年探索 ,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体系。同时 ,我国的教学理论也存在基础理论比较薄弱、对国外的教学思想消化和吸收不够、现代教学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是比较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它们的探讨不仅有着一定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教学实践也着一定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概念、基本的范畴体系和体系特征等角度对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就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影响来看,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和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经典课程论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在研究范式、内容的理解和处理、教师作用和地位等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发掘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以为充分地认清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如何界定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理论界见仁见智,争议颇多,但有一点至少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即赫尔巴特、凯洛夫的学说代表传统教学论,杜威、赞可夫的学说代表现代教学论。本文即以他们的学说为例,比较说明两种教学论在人性假设上的异同。人性假设是对人的本性,即人的基本道德天性和行动天性,以及人同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基本看法和认识。由人性假设可以引出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以及人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这也是每个教育理论家在建立和发展其教学理论时所必需思考的问题。考察历史上各种教学理论和流派,我们就可以发现:一种教…  相似文献   

7.
三、历史教学论部分 在我国,一直存在着有关学科教育学与学科教学论的争论。有将课程与教学论视为教学论研究范畴的,有把课程与教学论等同于课程论的。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学科教育学,既不同于课程论,也不同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也难以概括其要旨,其研究范畴应该和教育学的研究范畴看齐。这样,对历史教学论的界定,也同样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研究开始,教学过程这一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逐渐成为教育学研究的最基础内容。然而,无论传统教学论对于“教”的过分强调,还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观抑或近年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对“学”的重视,人们关于教学过程的争论总是很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争论中。教育的价值在于关注人本身的发展与完善,即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论方法论蕴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西方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从而对教学论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消解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论研究中采用“复杂思维”;对理性主义的颠覆有助于我们 置换教学论的视野,关注现实教学生活;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有助于我们以人文学的视角思考教学,从而开启教学论的人文一面;对权威话语的解构有助于我们进行话语更新,促进教学论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论是与理论教学论相对的教学理论 ,所谓理论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 ,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理论的再研究 ,是一种书斋文献式的研究。而实践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生活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 ,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研究 ,是一种深入“课堂田野”的实践研究。实践教学论的提出与完善动摇了传统主流的理论教学论“一枝独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像学史上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争论一样,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不仅存在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内部,而且存在于各种以“客观身份”从事后现代主义研究的理论家中间。争论的内容从后现代主义发生的时间到其内涵,再到其价值批评,可说是无所不包。当然最有争议的还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考据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定位、分析和评价的问题。本企图从众多理论家的分析中总结出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论述,从而为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表现,传统公共行政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文章以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背景,对现代公共行政所面临的困境予以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建构,最终得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之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和传统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理解当今社会文化趋向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被引入教育领域 ,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传统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本文从后现代主义在教育中强调“差异性” ,在教与学中 ,提倡批判的、反正统的思维和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方面做了介绍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5.
西安诗人胡宽的后期诗作融合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诗歌风格,是对中国当代诗歌后现代性的一种超越。其代表作《雪花飘舞……》突出地表现了这种超越性。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实验风潮退却之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当代小说,存在一股向先锋实验背反的趋势,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回归到可读性强的创作思路上来.这种新的小说叙事美学变化使我们在阐释作品时重新关注作品的修辞性.鉴于作为理论家的詹姆斯·费伦和后现代之后的西方小说共同对交流和读者接受的关注,使我们能从费伦的理论中建构一种阐释当代小说的叙事美学的理论.而这一阐释工具,将对小说美学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建构当下中国文论必不可少的一种参照视域。作为一种能够始终面对问题的实践性话语,对主体性的张扬、对人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强调是其文论的最大特色。怎样挖掘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质素,怎样在新的语境下增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阐释力和回应权,以利于我们的文论建设?是我们应该思索的。  相似文献   

18.
略论教师权威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权威问题,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知识性质的解构以及后现代教育学对师生关系的重构,现代教师权威得到消解,教师权威出现了后现代转向.一种后现代意义上的教师权威与师生关系开始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19.
生长点是教学论发展的关键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教学论,生长点是主体性。把主体性作为现代教学论的生长点,具有必要性、必然性和优越性。这种以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现代教学论,实质上弘扬的是一种育人为本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后现代已经走向式微 ,但后现代的精神气质却发生着久远的影响。“后现代”是在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否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包括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寄予关爱的全球视野。后现代观照下的高等教育有如下特点 :打破叙事范式 ,奉行实用的知识观 ;反对理性教育 ,追求多元的目的观 ;活化静态课程 ,倡导对话的教学观 ;立足本土文化 ,面向全球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