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科学研究中的信仰,泛指科学主体在科学活动中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一切信仰.科学研究中信仰的合理性是爱因斯坦重要的科学哲学思想.它包括:信仰是科学思维的前提和条件,科学创新中科学家既信仰自然秩序也信仰科学,对自然的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用力、最崇高的动机,对科学的信仰是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科学研究中信仰的合理性是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活动的钥匙,也是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理解为一个和谐统一整体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3.
4.
5.
李战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11-15
信仰作为价值观,存在两对矛盾:终极性(超越性)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并不消解信仰,相反二者还会交合,产生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科学信仰,我们应用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6.
7.
8.
凤仙花 《第二课堂(小学)》2008,(2):108-110
我出生那天,很平静,既没有爷爷奶奶的喜极而泣,也没有爸爸妈妈的欣喜若狂,只有一群戴眼镜的白大褂,用庄重的表情围着我看。当我"哇"的一声哭出来的时候,那个头发最白的白大褂如释重负地宣 相似文献
9.
10.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还发表过不少有关教育问题的独特见解.介绍爱因斯坦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反映爱因斯坦的教育观点及其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生活世界为现实基础,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门萨克斯主义信仰关注人本思维的内在向度,领悟自我发展意义维度.确立个体人生安身立命的终极寄托,实现对社会道义的自觉承担,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深度体认.本文以信仰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之间的关系,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提升提供一种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3.
15.
廖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
本文从爱因斯坦有关教育的言论中分析总结了他的一些主要教育观点。他认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加依赖于教育;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和谐发展的个人;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要是没有“伦理教育”人类就不会得救;关于教育的知识要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6.
18.
五台山文殊信仰的确立得益于中外僧侣的累代构建,这是五台山文殊信仰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基础。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五台山“圆融无碍、平等不二、悲智双运”的文殊信仰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五台山文殊信仰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具有极大感召力,以五台山文殊信仰搭建“四海一家、共享繁荣”的精神平台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五台山文殊信仰创新发展,将文殊教义进行中国化、全球化的诠释,有利于推动五台山文殊信仰全球化发展,使其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9.
信仰危机·信仰对象·信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29-36
信仰危机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社会变革在观念层面茫然状况的反映 ,也是个人生命价值追寻中的迷失。信仰危机发生相关的有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信仰对象的统摄性 (权威性 )削弱或丧失 ,二是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在与信仰对象超越性有关的“总的假设”论证中 ,明确研究定位是首要的 ,即必须明确信仰不是认识 ,所以不应当、也不可能在认识论中解决信仰和信仰危机问题。引起信仰方式扭曲或倒错的主要原因是 :信仰方式与信仰对象、信仰观念、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契合。反省已有信仰方式的缺陷 ,及时进行调整修补 ,减少盲目性和绝对化 ,是舒缓和解决信仰危机的一个有效路径 ,同时亦有助于信仰主体及信仰观念的提升 ,对社会信仰重建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