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过去,我们学过王安石的诗。还记得吗? 生: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生:还有《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2.
“科研兴校 ,特色强校”是大冶实验中学近年来的办学发展策略。这一策略使我们逐渐取得了办学思想、名校效应、办学模式、发展区位等四大优势 ,让我们连续两年获得了全省“教育科研50强”的殊荣。在“科研兴校 ,特色强校”的实践中 ,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思路 ,追求着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条思路是以办学思维体系的完善为科技支撑点 ,以培养研究型教师为科研出发点 ,以办学模式的创新为科研发展点 ,以教学模式的创建为科研切入点 ,以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为科研落脚点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办学思想体系的特色建设 ,是我校开展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3.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48年,是一所全日制实验性学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438名教职工,156个教学班,8200多名学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坚持实验,探索规律,科学施教,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在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实践中,我们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教学《村居》这首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理清诗脉,解决难点所谓诗脉,就是诗的脉络,也就是诗人写诗时的思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诗歌脉络,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村居”是什么意思?(在乡村里居住。)准在乡村里居住?(诗人。)这就告诉我们是诗人居住在乡村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  相似文献   

5.
贵港市江南中学系一所由初中转制的农村普通高中,高中办学15年来,始终坚持“以德立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向,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0年的改革和实践,江南中学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本刊将连续在第4、5、6期报道该校的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6.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新中国著名解放军诗人李瑛的一首抒情诗。最初发表在1980年《诗刊》第五期上。后收入1980年《新诗年编》,1981年9月号英法文版的《中国文学》曾予以转载。受到了普遍好评。要正确理解这首诗,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的立意是什么?第二,这立意是诗后凭空杜撰来的?还是有着广泛深刻的现实基础?第三,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立意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把上述  相似文献   

7.
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始建于1908年,由著名爱国女杰刘青霞捐资兴办,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目前开封市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小学之一。近年来,我们坚持"科研助教、科研育师、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以科研促发展,向科研要质量,走出了一条科研强校之路。一、科研兴教助成长进入新世纪后,我们这所百年老校遇到了发展瓶颈:青年教师成长缓慢,骨干教师出现断层;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教学效率较低。如何在这些问题上实现有效突破呢?经过认真思考,我们开始实施"科  相似文献   

8.
我校始建于1996年.几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谋划,全方位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规章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创新举校"的管理策略,走出了一条借用"外脑"、强化科研、创办自身特色的办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描写春节的小诗,诗人通过描绘  相似文献   

10.
陆游日记     
一首诗,或许就是一幅图画、一段历史。透过这些诗,我们往往可以触碰到诗人跳动的脉搏,甚至亲历诗人精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案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的工作》主要教学环节。一、以诗激情,揭示课题师:1998年的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诗人宋小明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与爱戴,写下了《你是这样的人》一诗。(课件展示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相似文献   

12.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过去,我们学过王安石的诗.还记得吗? 生: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14.
蓦然回首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不由地又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当年写这首诗时,初任宰相,踌躇满志,欲展宏图.短短四言,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他对变法初成的喜悦和未来的期待.时过境迁,今日重读,其蕴涵之美仍然能够激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5.
“诗以言志”,伟大的诗人总是把心中的爱与愁交付于诗的歌吟,优秀的诗歌从来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所以品味诗中真情,是鉴赏诗歌的主要任务。高中生鉴赏诗歌,自然是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然而学生诗歌鉴赏的得分率一向偏低,作为老师,也倍感委屈,课上讲了许多诗歌鉴赏的知识,分析了一首又一首诗歌,老师的讲解学生似乎都听瞳了,但当他们独自面对一首新的诗词时,又如读天书,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创新教育集团创办之初确立了五大办学方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润校、特色名校。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启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组织教师赴多家课改名校参观学习,研读媒体介绍的名校课改经验,号召教师个体摸索。在众采各家之长,结合本校实际,邀请专家指点之后,形成了"学议创"教学范式。一、构建"学议创"教学范式的理性思考我们"学议创"教学范式的由来源于对以下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五年,诗人高平写了一首献给藏族阿妈的诗,其中有一句:我们替你种下的青稞要在你们门前发芽。当时的西南军区文化部部长陈斐  相似文献   

18.
大安一中的教育工作,是在1994年起步的。几年来,我们坚持教育科研不动摇,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一、“抓住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兴校”。“科研兴校”,重在“兴校”,这是我们的观点。校不“兴”,言“科研”何益?我们提出“科研兴校”,不只是个口号,而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更是作为实现目标的一个方法、一条途径。我们理解“科研兴校”应体现在形成“科研——科学办学——学校进步与发展”这样一个没有终止的循环过程,即  相似文献   

19.
面对困难重重的诗词教学,笔者以为必须树立五种观念,这五种观念也可以说是诗词教学必须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这五种观念是:整体观、感情观、诵读观、技法观、修辞观。下面笔者分别对这五种观念一一论之。 一、必须明确该诗和诗人在诗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和该诗与诗人的关系及影响,笔者把这一点称为诗词教学的整体观。一首诗或词相对于诗词之河来说,不过是一滴水,但进行这首诗或词的教学必须明了这首诗或词在诗史上,在诗人的整体创作中所占的位置,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不至于仅把这首诗或词当作一滴水,而是把它看作诗词之河的一滴水,以其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学境界。例如《雨巷》这首现代诗,相对于戴望舒来说,既是诗人的成  相似文献   

20.
《草》是选入五、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当时年仅16岁。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并没在意,还用他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读了此诗之后,便很吃惊,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由于顾况到处赞扬,这首诗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这首诗原本是一首五言律诗,课本所选取的是前半部分,很像一首五言绝句。原题是《赋得古原草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