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圣经>旧约中亚伯拉罕和<牛虻>中蒙太里尼各自将独子献给上帝的分析,指出作品采用的文学视角的不同,也就会赋予同一事件不同的道德阐释,从而影响我们对同一事件的道德评判.文学视角所阐释的道德评判标准应该高于人类通常的伦理道德标准,超越狭隘的个人道德标准:同时又不能太完美,太抽象,防止把文学上升为脱离社会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
针对"组织"的网络道德评判,与针对个人的道德评判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两者都是对网络事件的评判,但是两者聚焦点不同,影响力也不同。对以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针对组织的网络道德评判,应肯定其在提高民主监督意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吸血鬼文学在西方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吸血鬼文学在历史主要潮流的影响下逐渐折射出部分西方价值取向的转变过程。为了探求吸血鬼文学中对西方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吸血鬼文学著作中吸血鬼形象的对比分析,得出这种形象变化所暗含的西方价值取向中对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及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态度转变,以此加深对吸血鬼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文学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为人生的艺术,是特定时代人们的道德生活、伦理价值观的审美表现。但是当前的文学理论教学整体上较为忽略对文学伦理精神的关注,缺乏对文学理论、文学知识的价值伦理角度的阐释以及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强化文学伦理本位是文学理论教材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需要关注媒介文学的伦理问题,强调文学主体的意义承担、责任意识和审美价值的道德评判尺度,这也是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道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道德因素会影响作品内部的张力。合理的运用道德因素会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作品本身具有饱满的张力,反之则破坏其张力。道德因素还影响作品的格调。此外,还试着探讨文学作品中道德评判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数字化生存时代公共伦理生活扩大化的衍生物,网络道德评判在其限度内于个体之维和公共之维都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然而,网络道德评判在无差别技术赋权及负面媒体效应的加持下陷入困境,造成了对个体善的扭曲与对公共善的损害。究其内在动因,是道德动机与道德情绪、自我与他者、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诸要素在网络道德评判中的混淆与割裂。要规避网络道德评判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需要以伦理原则确立网络道德评判界限,以法律建制规定网络道德评判底线,以道德自律促进网络道德评判反思,从而构建良善有序的网络道德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7.
作为数字化生存时代公共伦理生活扩大化的衍生物,网络道德评判在其限度内于个体之维和公共之维都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然而,网络道德评判在无差别技术赋权及负面媒体效应的加持下陷入困境,造成了对个体善的扭曲与对公共善的损害。究其内在动因,是道德动机与道德情绪、自我与他者、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诸要素在网络道德评判中的混淆与割裂。要规避网络道德评判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需要以伦理原则确立网络道德评判界限,以法律建制规定网络道德评判底线,以道德自律促进网络道德评判反思,从而构建良善有序的网络道德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是一种表达儿童情感,能满足儿童道德人格成长需求的文学样式。道德人格是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儿童文学以其价值时空、镜像反映、追求超我、情感宣泄、审美图景来显现道德意识,唤醒道德情感,完成儿童道德人格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9.
钗黛之争叙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疏理了钗黛形象评论流变的主脉,认为钗黛形象评论历经了现实的道德伦理评判、文学的典型评论和文化的美学探索三个阶段.这个过程显示了古典文学人物分析史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10.
处于父系文化批评视野中的李清照论,存在着局部认可、道德评判及比较切近其女性特征的文本批评的三维视域。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其大体上有一个从“隔”到较为深入的繁复的历程,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确立相对公允的女性文学评判标准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国内对生态德育发展研究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梦想之后,生态德育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小学生态德育以及高校生态德育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回顾.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美丽中国”梦想,对未来生态德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视角来整体认识和衡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采用平等对话的态度去寻求外国文学中道德因素与中国道德传统的交流和汇通,用整体的、历史的眼光把握其中的德育因素,才能有效地结合社会主义德育要求的实际,推进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次道德”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次道德”现象日益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客观分析“次道德”问题的成因,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论后现代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化思潮,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教育领域,为现代学校德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章从后现代视角出发来审视学校德育,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对现代学校德育的冲击与改造,进而提出了当前学校德育改革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呼吁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古代文学研究应在坚守审美本位、纯文学本位、纯学术本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世道人心,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对当下流行的文学思潮、文化思潮做出“回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古代文学研究只有走出象牙塔,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公众,才更有活力。古代文学只有走进当下,才会“复活”起来,才更有价值。古代文学研究者应“定位”为人文知识分子,以学术研究为高尚事业,代表社会良心和公论,将自己的思想识见贡献给时代,实现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广为流行,产生了一股“到民间去”的道德冲动,在文学理论的倡导和创作上形成了一股平民主义风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区域文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之一是对明清文学的区域特色重视不够.今后,在明清区域文学研究中,我们不仅要在流派意识、主题取向、文学主张、审美情趣、意象或意境或人物形象、文学渊源等多方面继续深化与开拓,而且应进一步强化区域文化与文学的交叉研究,努力把握不同区域文学流派或群体的文化心态与审美特征,以不同区域文学的特色以及作家的个性色彩来展示明清文学的多样性,丰富性,进而更加充分地显示明清区域文学特定的历史价值、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朝咏物诗创作非常活跃,特点是"赋以体物",这种为咏物而咏物的形式审美是文学自为性理念的显性表征。追求形式审美的咏物诗人扭转了两汉以来诗教与言志的他律传统,从自身形式因素积极开拓诗歌意义,体现文学"自为"的发展变化,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在群体本位的传统社会中,个体生命处于依赖与压制的关系样态,群体生命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形成了一种群体性道德范式,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更关注群体生命层面,压抑个体生命的整体主义成为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得以尊重,个体从造反走向彰显,道德及道德教育开始关注生命的个体层面。从群体本位中走出,超越个人本位,走向类本位,以实现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共融。道德教育从培养“依附性”道德人格转向共生性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