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育领域是一个充满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领域,说其艰辛,是因为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它负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心灵,是活生生的、有灵魂和生命的。因为语言、思想、情感是共存的,语言形式上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所以,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方面起着独特的、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应用性极强。学科教学中有生活活水的流淌,只要用心,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开辟出提高语文质量的有效途径。几年的教学实践,切身感到要使学生真…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教学的灵魂.让学生心灵受到触动,才能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达到人情、移情、陶情的境界.语文教师应很好地利用教材去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性格、语言等方面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艺术作为一种美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小学语文中的艺术美无处不在.语文文本是一种符号的艺术.语文的文本符号负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字符从产生那天开始,就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力.它所承载的语言、思想、情感也同时发生.因此,语文文本不仅仅是载体,它更是人类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有其美术、音乐的特质,它与美术、音乐本身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体验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科人文性的一种极好方式,它重在情感激发、心灵感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很显然,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本的语言,体味它的精湛,感受它的魅力.唯此,学生才会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撞击,从而产生敏锐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阅读既是心灵感悟的过程,也是语感实践的过程,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形式。朗读对于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领会文章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培养语感,获得情感熏陶与思想启迪。朗读往往能产生以学生心灵激活文本语言,以文本语言点燃学生心灵的效果。请看下面教学片断:师:从“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我感受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后兴奋、激动而又急切将消息告诉妻子的心情,也感受了他热爱祖国之心。如何读出这情感,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北…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世界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还融合了鲜滔的生活、跃动的思想与情感、生命与灵魂。学习语文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语言意蕴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愉悦,情感的释放,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想】梁衡的《夏》是散文中的精品,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因此本课的诵读品析教学以读为主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关注文本和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切入,从文本内容阅读过渡到文本语言和作者情感的阅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思维碰撞,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深度多元的思考中,在多层  相似文献   

9.
孟彩 《江西教育》2011,(6):31-33
于漪老师说:“思想、情感、语言是同时发生的。语言不仅仅是翻译思想,不仅仅是载体,而且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因此说,语言才是语文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厚威 《教育艺术》2001,(12):18-1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三大任务中 ,知识教学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 ,能力培养是核心。我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不渝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为主线 ,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等个性心理品质为出发点 ,以教育学生强志明理为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以祖国的文明史培养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 ,“形象地说是感情和思想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不仅用理智 ,而且首先用心灵来理解神圣的祖国。”我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 ,让学生从我们民族的“根”中汲取爱国主义的营养 ,…  相似文献   

12.
无数的教学实践说明:情感教育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连贯性、互动性、渗透性,这是情感教育具有熏陶功能的重要原因。在政治课中,因材施教,尽力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理想、爱憎分明的情操起着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大爱无痕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心灵世界、唤起学生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上、向善的情感轨迹不断得到引导、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综合融情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针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重在加强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强化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教师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学语言是从教学目的出发,经过加工的语言,它能诱导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起注意,启发思考;它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等等.……  相似文献   

15.
卢树农 《江西教育》2004,(24):26-26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情感;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他们的个性心理;四、优化心理环境,塑造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17.
于漪曾说:培养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科起着独特的、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文化的精神。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语言,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它是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更是他们奠定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教”为本的物本教育,它往往表现为:重单向灌…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让课文所蕴含的美触及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呢?一、以情促情,调动情感体验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多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情感是灵魂,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好课堂,教之以情,激发共鸣。就语文教学中抓语言的情味,实施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学生美好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感方面的方法进行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