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经济学家熊彼德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中的过程”称之为创新。通俗地讲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在《新华字典》中,创新定义为创造、革新,也就是创造没有出现的新的事物,改革已有的旧的东西,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重大,他对于个人而言,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是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刍议创新教育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与“创新教育” 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创新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在1912年出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按照他的定义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结合”,这一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发明创造,它是实现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一种机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学者借用这一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现象,使得“创新”理论内涵一再被扩大。  相似文献   

3.
一、创新内涵及其界定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造新东西”的简单缩写,而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经济学内涵。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与创新相关的是“知识创新”概念。1993年美国麻省著名的恩图维咨询公司总裁、著名战略研究专家德伯拉·爱尔顿发表了题为《知识创新:共同的语言》的文章,首次对"知识创新下定义。知识创新就是指新思想产生、深化、交流并应用到产品(服务)中去,以促…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的召唤,国家、民族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教育责无旁贷。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这样解释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创新(innovation)是指现实生活中一切有创造性意义的研究和发明、见解和活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一词及相关理论,并在其1939、1942年出版的《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使该理论系统化。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重点是培养成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第一 ,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是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从社会发展史看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而且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正因为如此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新意识。 ( 1)从国外看 ,早在 1912年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提出了“创新”概念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随之产生新的变化。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把创新看成是自己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邓小平同志首先向全党发出号召:“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在近一万六千字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报告中,“创新”一词的使用就多达31次,因此,深入探析创新理论将是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本文试就生产创新问题作一新探,以为创新理论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上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发展中民族的经济活动无关,但是若对他的理论内核进行深入分析后,不难看出,他所理解的“创新”,并没有排除发展中民族参与创新这一含义。针对就我国武陵山区土家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武陵山区土家族地区的自我发展,在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创新”。创新是自我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创新的过程,发展与创新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艺文并举、身心和谐的“灵动教育”,是对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和模式。所谓“灵动教育”,即通过学习与活动,激发、挖掘、培养学生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活动,渗透在孩子成长与发展阶段中,根植于课堂教学系列化设计中,具有“灵活、民主、创新、智慧”四大要素。所谓艺文并举.即在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当前小学“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创新作为理论概念,首先出现在经济研究领域。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开发或改良新产品,使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发现新材料和半成品,构建新的产业组织。创新逐渐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是企业活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创新是指以新理念、新思维为导向,为满足社会需求或实现理想,创造新的产品、技术、功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就个人而言,创新是高品质的生命素质的重要内涵;就社会而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在世纪之交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活动中,世界各国都把创新教育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一、创新教育的内涵1921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创新教育的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一般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兴趣、创新观念等;…  相似文献   

11.
一  “创新”这一名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而今天人们对“创新”的理解则最初是从经济学范畴里探寻的,创新的词源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I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根据韦氏词典所下定义,创新的含义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概念,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后来,人们又把这种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问题意识”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敢于通过质疑,突破常规思维模式,超越传统思维的框架,把思维指向新的角度,新的视点。“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同时又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努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问题开始,并从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成为一棵有思想的“苇”。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校教育中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的创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学校管理如何创新,是当前中小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一个难题。管理创新是管理思想的一种解放,是管理理论的一种突破,是对旧有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管理实践表明,没有管理的创新,也就没有上述管理目标的实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只有倡导创新活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是‘企业家’,否则只是‘老板’。”因此,寻求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在体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引进了“小课题研究”这一新颖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创新活动形式,有效地克服了以往活动“高投入、低效能、少管理”的弊端,给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的思考——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新型活动方式。队员利用节假日,在辅导教  相似文献   

15.
最近,许国泰同志在《产品构思畅想曲》中,提出了“信息交合论”(俗称“魔球”理论),为创造思维工具的自觉运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他的方法的基本内容可以表述如下: 一切智力活动都是信息的运算、交合、复制和繁殖的活动。借用几何方法,设一个  相似文献   

16.
创新这一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给创新下的定义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创新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动力。在任何形式的变化中都可以包含着小的技术进步或者重大突破,日本的研究并不领先,但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技术开发的卡式收音机、随身听、傻瓜照相机却风靡全球,这就是创新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自从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1912年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以来 ,经过近 90年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并在近年来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 ,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一般来说 ,国家创新体系具体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四个系统组成。促进和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难以实施的教育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教育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现代创新之父”美籍著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于1912年提出创新论。他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过程”称为创新。他不仅视创造、重新组合、再次发现为创新,而且强调“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家创新体系,国外一般称为国家创新系统。早在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企业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经济发展是来...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时代、经济、社会以及自身发展对创新的呼唤,“以人为本”的创新思路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哲学观,为教育创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教育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为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