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用爱心唤起“学困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因材施教,激励为主;营造良好的班集体,为“学困生”转化创造环境条件;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从全面提高素质入手来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业水平稍稍偏低的学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维护教育的民主、公正有极大的意义。从转化思想、培养兴趣和创造机会等方面,谈了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从而切实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着眼于“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融洽关系、培养兴趣;分析成因、及时纠正;收获成功、增强信心;重视习惯、一以贯之”四个方面论述了“学困生”转化的具体做法,应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注重工作措施的优化,尤其是要发挥结对帮扶这一活动的作用,动员优秀生与“学困生”结成对子,提高“学困生”的能力培养与转化成效.教师可以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组建较为合适的帮扶对子,融入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完善相关的考核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保障与激励措施,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大难题。心理辅导是前提,激发兴趣是关键,树立自信心是根本.系统的学习辅导是保证。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让学困生从“怕学”到“想学”,从“能学”到“会学”。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学因生转化问题上,本人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八点:对学困生应分层要求;教师对学困生应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教师应耐心、细心帮助学困生;教师对学困生要及时鼓励、表扬,少一些指责;对学困生应确定帮扶人员,进行同伴互助;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比、帮、赶、超”的学习风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了解学困生,让家长配合抓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的社会,面对的是更多特殊背景下的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挑战,转化学困生的关键:从“心”开始。笔者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从“心”开始,用心去理解、倾听、引导、关怀,水滴终也会石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教师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学困生”,怎样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如何引导他们感受成功体验这几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困生”长期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一直处于压抑之中。因此,在课改中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要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现将笔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点做法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王玉武 《时代教育》2010,(2):63-63,78
教学中,对大学生应注意一分为二地分析,避免智力方面、非智力方面的误区,区分“学困生”类型,找出“学困生”落后原因,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坚持因材施教,抓好分层教学,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树立学习自信,培养良好学习品质,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