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调,凸现了抗震救灾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凝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感召了千百万党员干部,熔铸成赋有时代特色的抗震救灾精神,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危难意识;造就了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楷模。学习、贯彻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对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危难意识的养成,树立危难责任感和培养危难应对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继续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做好这一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继续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思想之本、文化之魂、精神之核,在"5.12"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受了全面的检验,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抗震救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全民实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灾害,使教育系统蒙受了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区教育的恢复重建工作,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已向灾区教育系统拨付了大额救灾资金,各地民众也纷纷为尽快恢复灾区教育捐款捐物。如何管好用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十分关注。教育系统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要求,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教育救灾专项资金和物资的监管,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全过程的监督,确保廉洁救灾,确保救灾款物安全有效地全部用于灾区的教育。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抗震救灾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教材。结合抗震救灾实践,开展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能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体现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把握与解答现实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9.
查广云 《河南教育》2008,(12):17-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意识形态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和指导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高校真正成为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确保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有机统一:集体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宣传抗震救灾中的英模事迹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应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以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亟待抗震救灾精神从观念到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的需要。明确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中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其教学目标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吻合,而且在高中三年的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教学中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做了全面概括,明确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而界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价值范畴、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构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活动平台则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机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整合社会的各种价值资源,形成社会的价值共识,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的荣辱观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我党重要的思想高地,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高校和谐与社会和谐紧密相关,以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校级班子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大学,是新时期高校党建的一个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为推进新时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两个务必”凝结着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深刻历史经验,是实现党的目标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践行“两个务必”,把讲话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