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职大学报》2012,(4):46-48
《我从草原来》一歌,景、情、志三者浑然一体,一是词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二是因为作者的创作灵感和情感来源于一位蒙古族小姑娘花日的口述,读者从歌词中仿佛看到了她在畅谈,在追忆,在感叹,所以该词以场景的真实为生命,以追随歌者为构思,致使景、情、志自然相融。  相似文献   

2.
《陪你一起看草原》是一首蒙古风情的抒情歌曲,词曲优美,旋律动听,欣赏时总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和心的触动。  相似文献   

3.
草原的解放、包钢的诞生,使蒙古族广大同胞开始了新的生活,这好像新的一天的到来;此歌就是在赞美这一点,故曰"草原晨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草原晨曲》属于内蒙地区的广大蒙族同胞,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草原晨曲》歌词在艺术上有三点成就:赋比兴的运用十分自如;歌词逐层递进,思维相当清晰;成功地运用了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这片草原》虽是一首小旗歌,但却大气磅礴,通过歌词信息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彰显了炽烈的草原情怀,镌刻着鲜明的民族特征,是一曲草原的颂歌。  相似文献   

5.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歌,除表现草原儿女对家乡的深情外,更全面的是表现了广大蒙古族同胞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的眷眷深情。今天,强调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更应该大力宣传和高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经典歌曲。  相似文献   

6.
7.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著一部重要的唐传奇集,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几乎每篇都和音乐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音乐小说"。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和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东西方两大著名史诗,是人类文明早期的思想结晶,其中蕴含了文明初期人类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早期人类无法解释生死和自然现象,因此,他们运用想象来解释这些现象,比如用风神、雷电神等来解释自然现象。至于生死,东西方早期人类都在不断问一个问题:我们死后会怎样?由此,东西方人民形成了自己的生死观,而东方的《吉尔伽美什》和西方的《荷马史诗》中的生死观又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9.
李娟 《职大学报》2014,(4):50-52
腾格尔作为著名蒙古族音乐家,对家乡的爱恋集中在这首《蓝色的故乡》中,歌词短小、精悍,注重结构、裁剪,讲究炼句、炼字,艺术手法灵活多样,符合诗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使歌词精粹,内涵丰富,充满诗意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0.
吴群 《职大学报》2007,(3):73-74
《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一书不管整体结构,还是章节乃至细小部位的结构,都是精心安排,匠心独运;此书文字堪称上乘,精练准确,音节铿锵,既有精辟的议论,也有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抒情。  相似文献   

11.
李娟 《职大学报》2012,(3):14-16
作者用深情用真情来传唱故乡,典型的意象,浓浓的乡愁,多样的艺术表现再加上与之匹配的大气、宽广又哀伤的曲调,使《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从一开始就震动了草原,令人无限喜爱、无限回味。  相似文献   

12.
李娟 《职大学报》2012,(3):17-19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染绘出一幅绚烂的图画。这画不仅是色彩绚丽的,更是动态丰富的,色彩的映衬,动静的结合,使画面的景象充满生命力。这画是现实的画,是作者心中的画,是作者初见草原欣喜不已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骑兵过河》是惠特曼众多关于南北战争诗歌的一首代表作,诗文处处洋溢着惠特曼独特高超的艺术创作之美,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声音的音乐之美及行文描写的秩序之美。  相似文献   

14.
诙谐有趣是人们对《西游记》众口一致的评价,也是《西游记》诞生四百年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文本的诙谐有趣,分别体现在性格塑造、内部矛盾冲突、市井生活描写和以俗为美的趣尚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草原歌曲《我的根在草原》:歌词标题直抒胸意,歌词正文简洁纯朴、亲切感人,把鲜明的民族风格完美地体现了出来,强烈地反映出了时代精神,使人对草原之情之爱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6.
《草原》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省级汉文学刊,刊载多种文学作品,其中散文占有重要比例。本文通过对2015年度《草原》刊载散文作品中涉及自然生态内容的归类与整理,从自然野性生命的审美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关怀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这些散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追求,剖析文章背后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为标准,对比分析了余光中著名诗歌《乡愁》的两个英译版本,指出了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18.
《雪国》这部中篇小说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禅宗虚无观影响下创作的出色之作,通篇呈现出一种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本文从镜中虚象之美、生死轮回中的涅磐之美和万物归一的禅宗境界之美三个方面来探究《雪国》传达出的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这一审美特征,从审美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9.
《声声慢》是李清照历经乱世之悲苦、人世之沦丧后晚年的代表词作之一。历来学术界对该词的解读和赏析层出不穷,多倾向于单维度地从该词的意象意境、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来解读研习,却忽略了由一气贯穿的抒情脉络和浑然一体的结构而生成的浑成之境的整体美感。本文从词作"总分总"的结构着眼分析,从而得出其整体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罗斯金的一部小说《金河王》作为结构上的切入点,从中提取"自然"与"道德"这两个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元素,指出无论是在对美与自然的体悟,还是美与道德的思辨之中,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始终关注审美主体的感受,以及审美过程中审美客体对主体引发的道德思考,体现出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学论相结合的特点。罗斯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西方古典美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